字好书
临江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

《临江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

时间: 2025-04-28 07:44:56

诗句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

放船直到淅江西。

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

外人初到故应迷。

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4:56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
元好问

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尊今日留题。
放船直到淅江西。
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
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
外人初到故应迷。
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在半山亭下饮酒,今天在洼尊上留下题句。
我的船已经驶到淅江西。
天上冰壶般的天气,云彩像锦绣般的树木高低错落。
世间的红尘喧嚣争相与白日争辉,山中却是太古时代的安详熙攘。
外来的人初到这里,确实会感到迷茫。
桃花盛开三百里,仿佛全是武陵溪的美景。

注释

  • 洼尊:古代的一种酒器,也指盛酒的地方。
  • 淅江:指淅江流域,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著称。
  • 冰壶天:形容天气清冷,像冰壶一样透彻。
  • 云锦树:形容树木的美丽,如同云彩与锦绣一般。
  • 武陵溪: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的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山人,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内乡寄嵩前故人》是元好问在游历故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山水的热爱。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醉酒状态下的思绪与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作者在半山亭下醉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放松和惬意。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淅江西,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而“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一句,则引发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展现了他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外人初到故乡时的迷茫,恰恰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熟悉与热爱。最后提到的“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仿佛回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半山亭下醉:描述了作者昨晚在半山亭下酒醉的情景,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2. 洼尊今日留题:今天在洼尊上留下题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3. 放船直到淅江西:船已经驶向淅江西,表现了诗人的游历与探索。
  4. 冰壶天上下:天冷得像冰壶,描绘了清冷的天气。
  5. 云锦树高低:树木如云锦般美丽,描绘了自然的绚丽景象。
  6. 世上红尘争白日:世俗生活的喧嚣与纷争,表达对红尘的感慨。
  7. 山中太古熙熙:山中的宁静与和谐,形成鲜明对比。
  8. 外人初到故应迷:外来者初到这里时会感到迷茫,反映出故乡的独特魅力。
  9. 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桃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理想与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天”形象地比喻了天气的清冷。
  • 对仗:如“高低”与“争白日”形成对仗句式,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了“桃花”、“武陵溪”等意象,传达出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红尘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和希望,代表了美好与理想。
  • 武陵溪: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象征着世外桃源和理想的生活方式。
  • 半山亭: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洼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器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诗歌形式

  2. “桃花三百里”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A. 理想的生活境界
    B. 诗人的孤独
    C. 友人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武陵溪”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白居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临江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前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思考;后者则通过构建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展现了对远离世俗的向往。

粗略解读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感皇恩(旅思) 感皇恩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 其一 感皇恩 其六 感皇恩(寿赵路公八十) 感皇恩 夜起,和清真 感皇恩 用清真韵 感皇恩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地罗 蜇花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见字旁的字 天笑 豪商巨贾 文字旁的字 几榻 包含空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桃花潭 一无所取 自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用其所欲,行其所能 面争庭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