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0:44
盎中有声囊不瘿,
咽息不如带加紧。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时何可忍。
公侯早岁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向来糠籺之子孙,居邻无僧家有井。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生活艰难的感慨。第一句提到声音在盎中回响,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内心的烦闷;而咽息的艰难则暗示着生活的困境。诗人自述已年过半百,却常常感到吃不饱,生活的无奈令人无法忍受。接着提到公侯贵族早年便享受荣华,而奴婢却要在贫苦中度日。最后,诗人描绘了曾经的糠籺子孙,生活在无人问津的地方,甚至连宗教的庇护也缺乏。
陈师道(约1040-1100),字君谏,号山农,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注重情感与生活体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公侯与平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人们的无奈,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通过“盎中有声囊不瘿”和“咽息不如带加紧”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人内心的烦闷与生活的艰难。这里的“声”与“息”不仅是对生活状态的描绘,更是内心苦闷的流露。
接下来的“人生七十今已半”,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带来的焦虑与无奈,诗人已过半百,但却常常感到饥饿,这种生存的压迫感令人心生怜悯。在对比中,公侯的优越生活与奴婢的艰辛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不公正。
最后一段提到的“糠籺之子孙”,更是将目光拉向了历史,提醒人们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贫困者。整首诗在简朴的语言中蕴含深邃的哲理,发人深省。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们在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与抗争。
陈师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公侯早岁有如此”,这里的“如此”指代什么?
诗中的“糠籺”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