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5
泥雪才通脚,烟云复结阴。
迟留随处处,帘幕静沉沉。
去雁怀归意,来禽欲好音。
稍宽沟壑辱,不惮二毛侵。
刚刚融化的泥雪只到脚踝,烟雾和云层再次聚集,形成阴影。
我在这里迟迟留连,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帘幕静静地沉沉垂下。
离去的雁儿怀着归来的心情,飞来的鸟儿想要唱出美好的声音。
稍微宽松一点的沟壑不再受到耻辱,不怕那两毛钱的侵扰。
诗中提到的“去雁怀归意”与古代文人对迁徙鸟类的观察有关,常用来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古人常认为,雁儿在北方与南方之间的迁徙,象征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子宣,号惭愧,晚号静庵,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朴素见长,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与生活。
《杂题》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变化和人们的情绪。春天的到来使得旧雪融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过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杂题》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慨的诗作,诗人在开篇描绘了春季的自然景象,泥雪的融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阴云则暗示着人生中的阴霾与不确定。诗人在这幅春天的图景中,表达了自身的感受:既有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气氛既有春的生机,又暗藏着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去雁怀归意,来禽欲好音”两句,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稍宽沟壑辱,不惮二毛侵”则更是深刻,似乎表达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淡然与从容,心态的成熟与超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生机,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的留恋与释然。
诗中“泥雪”象征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去雁怀归意”中的“去雁”指什么?
A. 离开的鸟
B. 归来的鸟
C. 思乡的情感
诗歌中提到的“二毛”象征什么?
A. 微不足道的事物
B. 重要的财富
C. 不值得关注的事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