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2:31
高台一悄望,远树间朝晖。
但见东西骑,坐令心赏违。
始霁郊原绿,暮春啼鸟稀。
徒然对芳物,何能独醉归。
在高台上静静地眺望,远处的树林间透出清晨的阳光。
只见东西两边骑马而来,坐在那里却让我的心情感到不快。
春雨刚刚停歇,郊外的原野开始变得绿意盎然,
但到了傍晚,春天的鸟鸣已经稀少。
对着美丽的花草,我又怎能独自沉醉而归呢?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渴望和对内心冲突的思考。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号称“韦南”,以诗歌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韦应物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的哲思和社会观察。
《台上迟客》创作于韦应物的晚期,可能反映了他在生活中面临的孤独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与内心的矛盾情感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台上迟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开篇在高台上俯瞰远方,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树木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然而,随后的“但见东西骑”则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尽管美好的自然景色在眼前,但心中的感受却无法和谐共存。春天的绿意和鸟鸣的稀少交替出现,使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徒然对芳物,何能独醉归”将这种矛盾推向高潮,表明纵然面对美丽的花草,依旧感到无奈,无法享受其中的快乐,反而加深了内心的孤独感。这种情感的层次感和对比,使得整首诗富有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全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美好事物面前的孤独感。尽管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使得他无法完全享受这些美好,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中“高台一悄望”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A. 喧闹
B. 宁静
C. 忧伤
D. 兴奋
“徒然对芳物,何能独醉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狂喜
B. 孤独
C. 满足
D. 忧虑
诗中提到的“始霁郊原绿”是什么意思?
A. 雨后春笋
B. 春天的绿色
C. 夜晚的寂静
D. 夏天的炎热
对比韦应物的《台上迟客》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韦应物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孤独,而李白则是对思乡情绪的直接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