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0:42
原文展示:
有客来自高句丽,遗我一幅丈二纸。纤白只如松顶云,光明不减吴江水。藏之箧笥今七年,妻孥爱惜如纨绮。至正乙巳三月初,王郎远来访老夫。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初为乱石势已大,橐驼连拳马牛卧。忽焉披地高入天,欲堕不堕令人怕。其阳倒挂扶桑日,其阴积雪深千尺。日射阴崖雪欲消,百谷春涛怒相激。林下丈人心自闲,被服如在商周间。问之不言唤不返,源花莫莫愁人颜。老夫见之重叹息,何由致我共绝壁。王郎王郎莫爱惜,我买私酒润君笔。
白话文翻译:
有一位客人从高句丽来,送给我一幅丈二长的纸。这纸纤细洁白,如同松树顶上的云朵,光亮不减吴江的水面。我把它珍藏在箱子里已经七年了,家人对它爱护有加,如同珍贵的丝绸。至正乙巳年三月初,王郎远道而来拜访我。我们在堂上饮茶,礼仪尚未结束,他就索要这张纸来画云山图。他起初画的是乱石,气势已经很大,接着画的是连绵的橐驼和卧着的马牛。突然间,画面上的山峰直插云霄,摇摇欲坠,令人害怕。山的阳面挂着扶桑的太阳,阴面积雪深达千尺。阳光照射在阴崖上,雪开始融化,百谷中的春水汹涌澎湃。林下的老人心境悠闲,穿着仿佛商周时期的服饰。问他不答,呼唤也不回应,源头的花朵默默地让人感到忧愁。我看到这幅画后深深叹息,不知如何才能与这绝壁共存。王郎啊王郎,不要吝惜,我买私酒来滋润你的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述了王叔明为袁凯画云山图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画作的壮丽和诗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王叔明画云山图的过程和画作的壮丽。诗人首先描述了客人带来的珍贵纸张,以及家人对它的珍视。接着,诗人描绘了王叔明作画的场景,通过“乱石势已大”、“忽焉披地高入天”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画作的气势和山峰的险峻。诗中的“其阳倒挂扶桑日,其阴积雪深千尺”等句,不仅描绘了山峰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王叔明的敬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有客来自高句丽,遗我一幅丈二纸。
纤白只如松顶云,光明不减吴江水。
藏之箧笥今七年,妻孥爱惜如纨绮。
至正乙巳三月初,王郎远来访老夫。
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
初为乱石势已大,橐驼连拳马牛卧。
忽焉披地高入天,欲堕不堕令人怕。
其阳倒挂扶桑日,其阴积雪深千尺。
日射阴崖雪欲消,百谷春涛怒相激。
林下丈人心自闲,被服如在商周间。
问之不言唤不返,源花莫莫愁人颜。
老夫见之重叹息,何由致我共绝壁。
王郎王郎莫爱惜,我买私酒润君笔。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叔明画云山图的过程和画作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的敬意。诗人通过对纸张的珍视、对画作的描述和对王叔明的敬意,展现了对自然和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纸张来自哪里? A. 高句丽 B. 吴江 C. 商周 D. 扶桑
王叔明在什么时候拜访了诗人? A. 至正乙巳年三月初 B. 至正乙巳年三月底 C. 至正乙巳年二月初 D. 至正乙巳年二月底
诗中提到的“扶桑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朵
诗中提到的“源花莫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