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旅怀寄友人

《旅怀寄友人》

时间: 2025-07-27 14:55:15

诗句

重叠愁肠只自知,苦于吞蘖乱于丝。

一船风雨分襟处,

千里烟波回首时。

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

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55:15

原文展示

旅怀寄友人 黄滔 〔唐代〕

重叠愁肠只自知,苦于吞蘖乱于丝。 一船风雨分襟处,千里烟波回首时。 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 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层层叠叠的忧愁只有自己知道,痛苦如同吞咽苦涩的蘖木,又像纷乱的丝线。 在风雨交加中与友人分别,回首望去,千里之外的烟波浩渺。 故乡的田园在战乱后变得荒凉,贫困的日子逼近了秋天。 鸣叫的蝉似乎懂得悠扬的意境,在田间小路上一声声地抱怨着柳树的衰败。

注释

  • 重叠愁肠:形容忧愁重重,难以排解。
  • 吞蘖:比喻忍受极大的痛苦。蘖,指苦木的树皮。
  • 乱于丝:比喻心情纷乱如丝。
  • 分襟:分别。
  • 故国田园:指故乡的土地。
  • 穷荒日月:形容生活贫困,日子艰难。
  • 鸣蝉:蝉的鸣叫。
  • 悠扬意:悠扬的意境。
  • 陌上:田间小路。
  • 怨柳衰:抱怨柳树的衰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在旅途中寄给友人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风雨、烟波、战乱、鸣蝉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人的视角,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感慨。首联“重叠愁肠只自知,苦于吞蘖乱于丝”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纷乱,用“吞蘖”和“乱于丝”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楚。颔联“一船风雨分襟处,千里烟波回首时”通过对风雨和烟波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故乡的眷恋。颈联“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进一步以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加深了诗人的忧愁。尾联“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则通过鸣蝉的鸣叫,寄托了对故乡的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叠愁肠只自知,苦于吞蘖乱于丝

    • 意思:内心的忧愁层层叠叠,只有自己知道,痛苦如同吞咽苦涩的蘖木,又像纷乱的丝线。
    • 用词:“重叠愁肠”形容忧愁深重,“吞蘖”比喻忍受极大的痛苦,“乱于丝”比喻心情纷乱。
    • 意象:通过“吞蘖”和“乱于丝”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纷乱。
    • 情感:表达了深沉的忧愁和无法排解的痛苦。
  2. 一船风雨分襟处,千里烟波回首时

    • 意思:在风雨交加中与友人分别,回首望去,千里之外的烟波浩渺。
    • 用词:“一船风雨”形容分别时的恶劣天气,“千里烟波”形容距离遥远。
    • 意象:通过“风雨”和“烟波”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 情感: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故乡的眷恋。
  3. 故国田园经战后,穷荒日月逼秋期

    • 意思:故乡的田园在战乱后变得荒凉,贫困的日子逼近了秋天。
    • 用词:“故国田园”指故乡的土地,“穷荒日月”形容生活贫困。
    • 意象:通过“战后”和“穷荒”的描绘,加深了诗人的忧愁。
    • 情感:表达了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感慨和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4. 鸣蝉似会悠扬意,陌上声声怨柳衰

    • 意思:鸣叫的蝉似乎懂得悠扬的意境,在田间小路上一声声地抱怨着柳树的衰败。
    • 用词:“鸣蝉”指蝉的鸣叫,“悠扬意”指悠扬的意境,“怨柳衰”抱怨柳树的衰败。
    • 意象:通过“鸣蝉”和“柳衰”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苦于吞蘖”和“乱于丝”,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纷乱。
  • 拟人:如“鸣蝉似会悠扬意”,赋予鸣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一船风雨分襟处,千里烟波回首时”,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烟波、战乱、鸣蝉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叠愁肠:形容忧愁重重,难以排解。
  • 吞蘖:比喻忍受极大的痛苦。
  • 乱于丝:比喻心情纷乱如丝。
  • 一船风雨:形容分别时的恶劣天气。
  • 千里烟波:形容距离遥远。
  • 故国田园:指故乡的土地。
  • 穷荒日月:形容生活贫困。
  • 鸣蝉:蝉的鸣叫。
  • 悠扬意:悠扬的意境。
  • 陌上:田间小路。
  • 怨柳衰:抱怨柳树的衰败。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吞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蘖木象征着苦涩和痛苦,用“吞蘖”比喻忍受极大的痛苦,形象生动。
  • 乱于丝:丝线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比喻纷乱的心情,如“心乱如麻”,用“乱于丝”比喻心情纷乱,形象贴切。
  • 鸣蝉: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哀怨的情感,如“蝉鸣空桑林”,用“鸣蝉”寄托了对故乡的哀怨。
  • 怨柳衰: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离别的情感,如“杨柳依依”,用“怨柳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苦于吞蘖乱于丝”中的“吞蘖”比喻什么?

    • A. 忍受极大的痛苦
    • B. 心情纷乱
    • C. 离别的不舍
    • D. 对故乡的思念
  2. 诗中“一船风雨分襟处”中的“分襟”指的是什么?

    • A. 分别
    • B. 风雨交加
    • C. 船上的风景
    • D. 回首望去
  3. 诗中“鸣蝉似会悠扬意”中的“悠扬意”指的是什么?

    • A. 悠扬的意境
    • B. 蝉的鸣叫
    • C. 柳树的衰败
    • D. 田间小路
  4. 诗中“故国田园经战后”中的“故国田园”指的是什么?

    • A. 故乡的土地
    • B. 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C. 贫困的日子
    • D. 秋天的到来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黄滔《旅怀寄友人》:两首诗都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黄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
  • 《唐诗鉴赏辞典》:对唐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月堂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有怀石湖旧隐 虞美人(寄人觅梅) 雪复大作六言 元日谒钟山宝公塔 灰洞 过松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坏法乱纪 若涉渊冰 雨窟云巢 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良金美玉 长歌当哭 铢分毫析 机缘 迷识 包含古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行警 方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火石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