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08
独倚高寒,去住无端。
遍尘封雾回阴阴见。
有当涂市井,几家帘幕,到处阑干。
难得楼台如此,更谁省惜丛残。
认空郊渐与斜阳远,但秋波不断,
板桥依旧,烟树弥漫。
我独自倚靠在高寒的楼阁上,心中无牵无挂。
雾气弥漫,尘埃密布,远处的景色隐约可见。
市井中有几家店铺,窗帘低垂,四处都是栏杆。
这样美好的楼台,真是难得,谁会为它的残破而心痛呢?
我知道空旷的乡间与斜阳渐行渐远,但秋波依然不断,
那板桥依旧在,烟雾缭绕的树木也依然存在。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板桥”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宁静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结合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流露出对繁华市井的思考与对宁静乡村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倚楼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独倚高寒”引出诗人的孤独感,而“去住无端”则表现出一种无所依附的状态,似乎在反映诗人内心的迷惘。接着,诗人通过“遍尘封雾回阴阴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象征着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
在描写市井生活时,诗人用“几家帘幕,到处阑干”展现了繁华而又平静的市井景象,令人联想到生活的琐碎和细腻。最后,诗人以“秋波不断,板桥依旧,烟树弥漫”收尾,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美好的赞美,以及对城市喧嚣的淡然。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孤独与宁静的交织。
诗词测试:
诗人所描绘的环境是:
A. 繁华的市井
B. 高寒的楼阁
C. 空旷的乡村
D. 烟雾缭绕的树林
“秋波不断”中的“秋波”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风
B. 秋天的水波
C. 秋天的阳光
D. 秋天的云彩
诗中提到的“板桥”象征:
A. 乡村的喧嚣
B. 城市的繁华
C. 自然的宁静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