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3:28
广州劝驾一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番禺文物于今盛,
闽浙彬彬未足夸。
丞相宅曾住南郭,
鼎魁坊止在东家。
好陈董子三篇策,
莫看唐人一日花。
珍重诏书相勉意,
士先器识后词华。
现在番禺的文物非常丰富,
闽浙地区的文化虽好,但不值得夸耀。
曾经丞相的府邸位于南郭,
鼎魁坊则位于东边的家。
要好好品读陈董子所写的三篇策,
不要只看唐人一日的繁花似锦。
珍惜这诏书所蕴含的鼓励之意,
士人应先重视器识,而后才是辞藻的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和,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词赋。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在广州的文化背景下写成,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士人修养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应有风范的期待。
刘克庄在《广州劝驾一首》中,通过对广州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重视。首联“番禺文物于今盛”直接点明了广州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自豪感。接着提到“闽浙彬彬未足夸”,显示出对其他地区文化的比较,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应过于自满于表面的繁华。
中间几句提及历史人物和重要文化场所,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代士人的一种激励与期望。特别是提到的“好陈董子三篇策”,引导读者重视古人的智慧,而不是只顾追逐短暂的繁华,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最后两句“珍重诏书相勉意,士先器识后词华”则是全诗的主题升华,强调士人应重视内在的才华与识见,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辞藻华丽。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也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呼吁士人要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华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番禺文物于今盛”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A. 丰富 B. 衰败 C. 平淡
诗中提到的“陈董子”是谁?
A. 李白 B. 陈子昂 C. 杜甫
“士先器识后词华”强调了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内在修养 C. 外在表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