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33:36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临终之际的感慨与忧虑。车马劳顿,未曾离开战场,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才真正明白生命的脆弱。三百年来,国家的沧桑与伤痛,八千里之外的百姓遭受苦难。秋风萧瑟中,孤独的臣子泪流满面,落日余晖下,战旗仍在鼓舞着将领。海外的混乱与纷争依旧没有停止,诸位朋友请不要对此掉以轻心。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秉衡,号少荃,晚号香涛,清末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和改革。
创作背景: 《临终诗》作于李鸿章临终前,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沉重思考,反映出清末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历史责任感。
李鸿章的《临终诗》充满了悲壮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诗的开头便以“劳劳车马未离鞍”引入,展示出一种未曾离去的责任感,暗示着他虽已临终,但内心仍然挂念着国家的未来。接下来提到“三百年来伤国步”,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国家历史的沉重反思,展现出他对国家衰败的痛心。
诗中“秋风宝剑孤臣泪”的意象极为动人,秋风象征着孤寂与哀伤,而“孤臣泪”则表达了他作为臣子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两句“海外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更是激励后人要警惕国家的危机,不可掉以轻心,传达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风格凝练,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悲剧色彩,又反映了历史的深邃。李鸿章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后人留下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警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的责任感为主线,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百姓苦难的关切,激励后人要警惕时局变化,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复杂的情感网络,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诗词测试:
《临终诗》的作者是?
诗中“秋风宝剑”中的“秋风”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百年来伤国步”主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鸿章的《临终诗》与杜甫的《春望》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以个人情感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但李鸿章的诗更强调对未来的警惕,而杜甫则更多描绘当下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