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日暮

《西湖日暮》

时间: 2025-04-26 06:31:00

诗句

渺渺春湖夕霭浮,落花飞燕打兰舟。

游人半入烟城去,月照笙歌上水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00

原文展示:

渺渺春湖夕霭浮,
落花飞燕打兰舟。
游人半入烟城去,
月照笙歌上水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湖在傍晚时分的景象,湖面上弥漫着轻烟,落花随风而舞,飞燕在船上嬉戏。游人们一半已进入了烟雾缭绕的城市,月光照耀着水边的楼阁,楼上传来阵阵笙歌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渺渺:形容极细微、渺小的样子,这里指湖面轻烟弥漫。
  • 霭:指雾气或云雾,通常是柔和而轻盈的。
  • 兰舟:指轻便的小船,兰指的是美丽、优雅的样子。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笙歌指奏乐唱歌。

典故解析:

  • “烟城”: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城镇的朦胧与梦幻,尤其在夕阳西下时更为明显。
  • “月照笙歌”:在古代,月光与音乐常常被描绘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永颐,宋代高僧,以诗名传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常通过诗歌传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常聚于西湖,赏景吟诗。诗人通过描写西湖的自然美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湖日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傍晚的宁静与美丽。开头的“渺渺春湖夕霭浮”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的画面,春湖在薄雾中显得格外迷人。接着“落花飞燕打兰舟”描绘了湖面上的生动场景,飞燕与落花的结合,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欢快。游人在烟雾中逐渐归去,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月照笙歌上水楼”则通过月光和音乐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给人以宁静与美的享受。

整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既描绘出西湖的自然之美,又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情趣与情感。诗中的意象勾勒出一个温柔而富有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渺渺春湖夕霭浮:描写西湖在春天傍晚时分的朦胧景象,展现出湖面轻烟飘浮的状态。
  2. 落花飞燕打兰舟:表现出春天的活力,落花随风而舞,飞燕在小舟上嬉戏,生动而富有趣味。
  3. 游人半入烟城去:游人渐渐消失在烟雾缭绕的城市中,隐喻人们对美好自然的追求与向往。
  4. 月照笙歌上水楼:月光照耀着水边的楼阁,笙歌声悠扬,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浪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渺渺”比喻湖面的轻烟,增强画面感。
  • 拟人:飞燕与落花的动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游人半入烟城去,月照笙歌上水楼”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日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湖:象征生机与希望。
  • 夕霭:代表柔和、宁静的氛围。
  • 落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飞燕: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月光:代表宁静与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西湖?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兰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游艇

  3. 诗中提到的“游人”去往哪里? A. 湖边
    B. 山上
    C. 烟城
    D. 城外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永颐的《西湖日暮》和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景象,而后者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古典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访铦朴翁不遇二首 访铦朴翁不遇二首 蛾眉亭 度仙霞岭 冬日书怀用正甫韵 闲居杂兴三首 其一 秋日田父辞二首 其二 同周晋仙夜宿 西湖二首 其二 山行即事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整躬率物 高字旁的字 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包含当的成语 变徵之声 营聚 佳妙 别有心肝 爨人 宝盖头的字 御席 改弦易辙 苲舆 象简乌纱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