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2:04
望江南 其三
相思于,鹃血结虞山。双桨芙蕖人似玉,小风铃铎梦惊寒。哀艳此才难。
我在江南思念你,满怀相思的情感如同鹃鸟的鲜血一样凝结在虞山。两只小船轻轻划过,莲花盛开,船上的人宛如美玉一般。微风轻轻吹动,铃铛的声音把梦惊醒,令人感到一阵寒意。美丽而又可悲的情感,真是难以言表。
作者介绍:姚鹓雏(1875-1924),字子凌,号鹤亭,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江南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望江南 其三》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相思之情。开篇“相思于,鹃血结虞山”直接引入主题,强烈的情感通过“鹃血”这一意象表现出思念的浓烈程度,虞山则是思念的寄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依恋与情感的寄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双桨芙蕖人似玉”,通过“小船”和“莲花”的意象,展现出江南的清丽与婉约。在此,船上的人被比作“玉”,不仅突显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她的向往与珍视。
而“风铃铎梦惊寒”则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达出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感觉,风铃声带来的惊醒,象征着思念带来的苦痛与无奈。最后一句“哀艳此才难”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总结,既表达了对美丽的哀叹,也反映了情感表达的困难,令人心头一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以江南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与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细腻与才情。
逐句解析:
相思于,鹃血结虞山: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情感如同鹃鸟的血液般浓烈,虞山成了思念的象征。
双桨芙蕖人似玉:描绘了船上的女子,形象美丽如玉,荷花和小船的意象引出江南的柔美。
小风铃铎梦惊寒:微风吹动铃铛,声音惊醒了梦境,带来一丝寒意,暗含思念的苦楚。
哀艳此才难:最后总结了情感的复杂,既有美丽的惆怅,也有言语难以表达的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事无常、情感难以表达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鹃血”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忧伤
C. 思念
D. 快乐
“双桨芙蕖人似玉”中的“人似玉”是指什么?
A. 诗人
B. 船上的女子
C. 诗人的母亲
D. 朋友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姚鹓雏的《望江南 其三》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通过细腻的江南意象表达对爱人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思念,虽然主题相似,但表现手法和意象则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后者更为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