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思昔日

《望江南 思昔日》

时间: 2025-05-04 10:35:58

诗句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

照尽青铜犹有面,烧残绛蜡已无心。

起看月西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5:58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思昔日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
照尽青铜犹有面,
烧残绛蜡已无心。
起看月西沉。

白话文翻译

回想往昔,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今天?
照耀着我的青铜镜子,依然映出我的容颜,
而那烧尽的红蜡烛,早已没有了心意。
抬头望去,明月已向西沉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思昔日:回想往昔的日子。
  • 何事到而今:是什么事情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 照尽青铜犹有面:青铜制成的镜子,虽然年代久远,仍能映出人的面容。
  • 烧残绛蜡已无心:烧尽的红色蜡烛,象征着失去的激情和热情。
  • 起看月西沉:抬头看,明月已经向西方沉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青铜镜:古代的青铜镜子常用来象征记忆和自我反省。
  • 蜡烛:常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燃烧的蜡烛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1620年-1690年),字子俭,号梦阮,清代诗人。他生活在清初时期,受到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影响,诗风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时期,作者通过往昔的回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望江南 思昔日》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昔日的思念,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开篇以“思昔日”引出主题,立刻唤起读者的共鸣。接着“何事到而今”一问,既是反思过去,也是对现状的拷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照尽青铜犹有面”一句,运用青铜镜子的意象,象征着记忆的久远与真实。尽管岁月流逝,镜子仍能反射出面容,这暗示着过去的美好依然在心中留存。然而,随后的“烧残绛蜡已无心”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蜡烛的燃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已无心的蜡烛暗示着对往昔热情的遗忘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起看月西沉”,以自然景象结束,意象简洁而深远,明月的西沉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深思。
  2. 照尽青铜犹有面:青铜镜子映照出容颜,象征着记忆的持久。
  3. 烧残绛蜡已无心:蜡烛烧尽,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情。
  4. 起看月西沉:抬头望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青铜镜与蜡烛的对比,表现出记忆与现实的差异。
  • 意象:青铜镜、蜡烛、明月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生命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镜:象征记忆与自我反思。
  • 绛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明月:象征时间的推移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铜镜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记忆与自我反思
    • C. 时间的流逝
  2. “烧残绛蜡已无心”中的蜡烛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过去的快乐
    •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最后一句“起看月西沉”表达了什么?

    • A. 对月亮的喜爱
    • B.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意象,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宣泄与孤独感,而邹祗谟则更倾向于思考时间的流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涉及对月亮的描写,但杜甫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邹祗谟则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

相关查询

感旧 腊残 辛亥夏余将广旧庐偶读栾城李方叔新宅诗篇是 齿脱 吴焕章送行 和叶枢相送芍药 和叶枢密同游南明 和唐伯宪二首 和张倅湖上十绝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远眼 劲节 驱残 门字框的字 草字头的字 杯影蛇弓 旁敲侧击 閠字旁的字 茶园 包含晶的词语有哪些 卑宫菲食 夭矫不群 齲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蹑脚蹑手 眢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