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5:53
留题毗陵潘氏宅假山
梅尧臣 〔宋代〕
人心本好静,世事方扰扰。
丘壑未去时,庭中结山小。
长欲见苍翠,何须听猿鸟。
有志同尚平,当期婚嫁了。
人心本来是喜欢安静的,但世俗的事务却总是纷扰不休。当青山绿水尚未远去时,庭院中却已经造起了小山。长久以来我渴望看到那苍翠的山色,何必去聆听那猿鸣鸟叫呢?有志向的朋友们同样渴望平静的生活,当期望婚嫁之时,便能实现这一理想。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天池,晚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世俗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梅尧臣游访潘氏宅邸时,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干扰的感慨。假山作为庭院的一部分,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留题毗陵潘氏宅假山》是一首反映内心宁静与外界纷扰之间矛盾的诗。诗中,梅尧臣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环境美的欣赏。开篇的“人心本好静”直指人性中的安宁本质,随后引入世事的干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对宁静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绘中,假山的意象为诗歌增添了层次感,诗人通过对“丘壑未去时”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小山的构建既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也是人类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梅尧臣在此刻画的不仅是一个假山,更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长欲见苍翠,何须听猿鸟”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诗人渴望看到自然的苍翠,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这种对自然的向往折射出他内心对平静的追求。最后两句提到的“有志同尚平”,展现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期许,暗示着理想家庭生活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梅尧臣对人性与自然和谐的理解,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性对宁静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人心本好静”,这反映了怎样的人性?
“丘壑未去时”中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有志同尚平”表达了什么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