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时间: 2025-05-01 01:14:19

诗句

灼见祸机宁有死,剖心立敌肯忘言。

向来逆料无遗恨,彻底孤忠抱至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4:19

原文展示:

灼见祸机宁有死,
剖心立敌肯忘言。
向来逆料无遗恨,
彻底孤忠抱至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深刻洞察,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剖析内心,勇敢面对敌人,不愿意说出心中的秘密。过去的逆境并没有留下遗憾,作者以彻底的忠诚心来承受这份冤屈。

注释:

  • 灼见:清楚地看到,明白。
  • 祸机:祸患的根源或机会。
  • 宁有死:宁可死去。
  • 剖心:剖开内心,指深入内心的思考。
  • 立敌:面对敌人,直面对抗。
  • 肯忘言:愿意忘记言语,指不愿意说出秘密。
  • 逆料:出乎意料的事情。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彻底:完全,毫无保留。
  • 孤忠:孤独的忠诚。
  • 抱至冤:承受着极大的冤屈。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在艰难境遇中坚持信念的情感。历史上许多忠臣在逆境中被冤屈,诗中表达的感情与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刻的意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复杂,政治动荡,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在此时尤为突出。诗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表达了对忠诚的坚持和对冤屈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冤屈的深思。前两句通过“灼见”和“剖心”显示出诗人对祸机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他面对敌人时的坚定。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抱怨的态度,体现出诗人对忠诚的执着追求。

诗中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信念的坚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孤独的英雄主义,诗人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即使面对冤屈也要保持忠诚。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代表了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灼见祸机宁有死:清晰地看到了祸患的根源,宁可选择死亡。
  2. 剖心立敌肯忘言:剖析内心,面对敌人却不愿意泄露心声。
  3. 向来逆料无遗恨:从前的意外遭遇没有留下遗憾。
  4. 彻底孤忠抱至冤:完全地保持忠诚,承受着巨大的冤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剖心”形象地表达内心的剖析和思考。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通过表面上的宁死不屈,实际上却隐含了对命运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的坚持和对冤屈的承受。作者通过对内心的剖析,展示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愿放弃信念的决心,反映出士人对忠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亡:象征着极限的选择,忠诚的代价。
  • 敌人:象征着外部的压力与挑战。
  • 冤屈:象征着对忠诚的误解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灼见”一词的意思是? A. 看见
    B. 清楚地看到
    C. 观察

  2. 填空题:诗人的忠诚被形容为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敌人的无限怨恨。(对/错)

答案:

  1. B
  2. 孤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同样探讨忠诚与责任。
  • 《登高》:表现孤独与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展现豪情壮志与对命运的无畏。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忠诚。

这两首作品都与张元干的《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在忠诚与遭遇困境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与诗风上各有特色。

相关查询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括苍石屏 戏下歌 早春寄东郡旧同僚 送刘观察知洺州 首夏二章呈诸邻 初夏独游南园二首 其二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和张仲通追赋陪资政侍郎吴公临虚亭燕集寄呈陜府祖择之学士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时动议 子孝父慈 羽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挨冻受饥 包含勿的词语有哪些 号军 拨烦之才 治服 秽德垢行 首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包含莎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铢铢较量 吞赃 注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