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56
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
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
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
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余。
在黄昏的兰若(寺庙)前,黄门的石像与博陆(地名)相对而望。
即使衣冠的尘埃也显得暗淡,箫笛与鼓乐的祭祀显得格外冷清。
草色蔓延到荒僻的小路,潮水的声音从夕阳下的集市传来。
遗留下的古风仍可想象,借着一杯酒来悼念古人。
张元干,宋代诗人,字子渊,号清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才华横溢。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情,抒发对故人的怀念和历史的感慨。
此诗创作于张元干游览顾野王祠与霍子孟庙之际,诗人通过对这两处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古风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全诗通过对两处古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风范的怀念。首句“兰若黄门像,相望博陆居”,以生动的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苍凉的氛围。接下来的“衣冠尘亦暗,箫鼓祭全疏”则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冷清与不再的繁华,诗人用“尘”、“疏”这样的字眼,传达出时光的流逝与祭祀的冷落。
“草色侵荒迳,潮声过夕墟”两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草色蔓延的小路与潮水的声音,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沧桑。最后一句“遗风犹可想,吊古一觞余”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借酒怀古,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古人精神的追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文化的敬仰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传递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A. 山川
B. 寺庙
C. 书院
D. 田园
“衣冠尘亦暗”中的“尘”字可以理解为:
A. 灰尘
B. 旧物
C. 文化
D. 生活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古人的怀念?
A. 写信
B. 祭祀
C. 借酒
D.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