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颂五十一首

《偈颂五十一首》

时间: 2025-05-02 13:36:16

诗句

世尊不说说,正月孟春犹寒。

迦叶不闻闻,二月仲春渐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6:16

原文展示

偈颂五十一首

世尊不说说,正月孟春犹寒。
迦叶不闻闻,二月仲春渐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深刻哲理。世尊(佛陀)并不通过言语来传达真理,而在正月的孟春时节,依然寒冷。而迦叶(佛陀的弟子)在二月的仲春时节,逐渐感受到温暖,但他仍未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精髓。

注释

  • 世尊:指佛陀,佛教中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 不说说:意指佛陀不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强调一种内在的领悟。
  • 正月孟春:农历正月,春季的开始,通常代表寒冷的季节。
  • 迦叶:指迦叶尊者,是佛陀的重要弟子之一。
  • 不闻闻:意指迦叶未能真正听到佛法的内涵。
  • 渐暄:天气渐渐变暖,象征着逐步的领悟和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大观,宋代高僧,诗人,佛教思想家,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通常融合了哲理和情感,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诗人借用季节的变化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与领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季节的变化,象征着对佛法理解的不同阶段。开篇提到“世尊不说说”,表现出佛陀的智慧超越了语言的限制,真正的智慧常常是难以言传的。此句不仅揭示了佛法的深奥,也暗示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超越表面的文字和语言,去感悟真理。

接着,诗中提到“正月孟春犹寒”,将寒冷的春季与人们对佛法理解的局限性相联系,表明在尚未明悟之前,心灵仍处于寒冷和困惑之中。而“迦叶不闻闻”再一次强调了即使是佛陀的弟子,也在对佛法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尚未真正听到“闻”的境界,表现出一种对觉悟过程的反思。

最后一句“二月仲春渐暄”则暗示了随着修行的深入,内心的温暖和智慧逐渐显露,象征着领悟的逐步提升。这种从寒冷到温暖的转变,不仅是季节的变化,也是心灵成长的过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佛教的哲理,也反映了修行者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感受与思考,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尊不说说:表明佛陀的智慧无法仅通过语言表达,强调内在的领悟。
  • 正月孟春犹寒:象征着在理解的初期,心灵仍处于寒冷状态。
  • 迦叶不闻闻:即使作为弟子,迦叶对于佛法的理解仍显不足。
  • 二月仲春渐暄: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的温暖逐渐显现,暗示着领悟的过程。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季节的变化来隐喻心灵的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佛法的内涵及其难以言传的特性,强调了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体悟与成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无知与困惑。
  • 温暖:象征着觉悟与智慧。
  • 季节:作为时间的象征,反映了修行过程的不同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世尊”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释迦牟尼
    B. 道教祖师
    C. 孔子

  2. 诗中提到的“迦叶”是佛陀的哪个身份? A. 弟子
    B. 朋友
    C. 竞争对手

  3. “正月孟春犹寒”中的“寒”象征着什么? A. 暖和
    B. 迷茫
    C. 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佛教的核心思想。
  • 《红楼梦》中的诗词: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自然意象与哲理表达上的异同,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释大观的诗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领悟。两者各有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包含释大观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化》:探讨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清平乐 其三 秋 清平乐 游恒心园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春阴 清平乐 其三 清平乐 六月二十二日夏至日作 清平乐 清平乐 题扇头仕女小景 清平乐 其二 忆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韵章 辵字旁的字 鳌愤龙愁 未可同日而语 顿首再拜 无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包含踰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浆酒霍肉 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敢做敢当 金马碧鸡 血料 肉痛 巉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