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二》

时间: 2025-05-06 18:36:06

诗句

一幅秋光愁万顷。

妙手空空,画出当时景。

独坐摊书清夜永。

泪珠低落云鬓冷。

纸上芳魂怜玉茗。

疑幻疑真,梦里凄凉境。

是否亭亭呼欲醒。

夕阳一片桃花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6:06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二
作者: 熊琏 〔清代〕

一幅秋光愁万顷。
妙手空空,画出当时景。
独坐摊书清夜永。
泪珠低落云鬓冷。
纸上芳魂怜玉茗。
疑幻疑真,梦里凄凉境。
是否亭亭呼欲醒。
夕阳一片桃花影。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充满了愁苦的情感。诗人感慨万千,无法用画笔描绘出内心的感受,只能独自坐在夜里,翻阅书籍,感到漫长而孤寂。泪水低落在冷清的发鬓上,纸上记载的美好回忆让人怜惜。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感到模糊,心中充满了凄凉。最后,夕阳洒下的桃花影子,使得这份忧伤更显得幽怨。

注释

  • 愁万顷:形容愁苦的感觉如同广阔的水面,浩浩荡荡。
  • 妙手空空:指技艺高超却无法表达内心情感,似乎无能为力。
  • 摊书:展开书籍,表示独自阅读的状态。
  • 云鬓:指头发,形容因忧愁而显得凌乱。
  • 芳魂:美好的灵魂,指逝去的美好记忆。
  • 亭亭:形容姿态优雅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夕阳一片桃花影”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丽与爱情。此处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二》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孤独的夜晚中,面对岁月流逝而产生的感慨。诗中“愁万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边的忧伤,仿佛整个秋天都被悲伤所笼罩。诗人通过“妙手空空”的自嘲,展现出对自身艺术创作的无力感,尽管他心中有着千言万语,却无法通过画笔表达出来。

接着,夜晚的独坐和书卷的翻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寂。泪水落在“云鬓”之上,既是对内心忧伤的写照,也是对美好往事的惋惜。诗人对“芳魂”的追忆与对“桃花影”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然而这种执着又夹杂着无奈和凄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秋天、孤独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幅秋光愁万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感情愁苦如同广阔的水面。
  2. 妙手空空,画出当时景:技艺虽高,却无法表达心中的愁苦。
  3. 独坐摊书清夜永:独自一人,夜晚漫长,书本成为唯一的陪伴。
  4. 泪珠低落云鬓冷:泪水打湿了头发,流露出内心的悲伤。
  5. 纸上芳魂怜玉茗:纸上记录的美好回忆,让人感到怜惜。
  6. 疑幻疑真,梦里凄凉境:现实与梦境交错,感受到的却是凄凉的境地。
  7. 是否亭亭呼欲醒:是否有美好在呼唤,希望能从梦中醒来。
  8. 夕阳一片桃花影:夕阳下的桃花影子,象征着美好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比作广阔的水面,形象而深刻。
  • 拟人:赋予景物情感,使得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幽怨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岁月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泪珠: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情感的流露。
  • 桃花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同时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万顷”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美丽的景色
    • B. 心中的忧愁
    • C. 诗人的孤独
    • D. 秋天的凉意
  2. “纸上芳魂怜玉茗”中的“芳魂”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记忆
    • B. 一种茶
    • C. 诗人的情感
    • D. 自然的景色
  3. 诗中提到“夕阳一片桃花影”,这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美好与惆怅
    • C. 秋天的到来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伤感。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与时光的流逝,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与李白《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知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熊琏的作品更注重秋天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熊琏的孤独感更为深沉,李白则带有一丝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与技巧》

相关查询

江山万里图 题南屏对雪图 次郑好义见贻韵(二首) 次郑好义见贻韵(二首) 勉学诗(八首) 勉学诗(八首) 勉学诗(八首) 勉学诗(八首) 勉学诗(八首) 宿夹江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吾谁与归 陋庸 辛字旁的字 二五耦 面命耳训 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殉私 野没遗贤 病字头的字 中智 如梦如痴 包含汪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申许 耆臣 身字旁的字 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幽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