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孤山

《小孤山》

时间: 2025-05-03 22:13:44

诗句

仙子凌波去,天风生暮寒。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

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

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3:44

原文展示:

小孤山
刘敦元

仙子凌波去,天风生暮寒。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
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
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子在水面轻盈而行的情景,随着她的离去,天边的风带来了傍晚的寒意。天上的片云似乎停留在久远的古代,孤独的月亮高挂在重重山峦之上。石坛上,旗帜的影子静谧无声,而宽阔的大泽上传来涛声。诗人不知前方的路是否近,远处的五老峰隔着江水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切。


注释:

  • 凌波:形容轻盈地走在水面上,常用来形容仙女或美女的姿态。
  • 暮寒:傍晚时分的寒冷,指天气转凉。
  • 片云:指天空中的一小片云彩。
  • 孤月:孤独的月亮,强调月亮的单独和清冷。
  • 层峦:重重叠叠的山峦。
  • 幡影:指旗帜在风中摇动的影子。
  • 石坛:石制的祭坛或平台。
  • 涛声:海浪或大水的声音。
  • 五老:指五老峰,传说中的道教圣地,常用以象征长生与智慧。

典故解析:

  • 仙子凌波:此处暗指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她们常被描绘为从水面轻盈行走而过。
  • 五老隔江看:五老峰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长生不老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敦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多以清新洒脱、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小孤山》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游览小孤山时,诗人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而作,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小孤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仙子、孤月、山峦等意象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开篇“仙子凌波去”,即引人入胜,仿佛看见一位仙女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给人以一种梦幻的美感。接着“天风生暮寒”,则从温度的变化引入情感的转折,显示出孤独与萧瑟的气氛。

“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一句,更是通过古老的云彩与孤独的月亮,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永恒与个体的渺小,似乎在感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与孤独。后面“幡影石坛静,涛声大泽宽”,则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象,静谧的石坛与宽阔的大泽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不知前路近,五老隔江看”,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也暗含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五老峰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子凌波去:描绘仙女在水面行走的轻盈姿态,传达出一种神秘感。
  2. 天风生暮寒:通过天气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转折。
  3. 片云留太古:古老的云彩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4. 孤月在层峦:千山万水中孤独的月亮,暗示着孤独的主题。
  5. 幡影石坛静:静谧的环境中,旗帜的影子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6. 涛声大泽宽: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
  7. 不知前路近:诗人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8. 五老隔江看:五老峰的遥远观望,象征着对道教长生不老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子比作轻盈的存在,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 对仗:如“片云留太古,孤月在层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子:象征美好与神秘,代表着人们对理想与超脱的追求。
  • 孤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出人类在自然中的渺小。
  • 幡影:象征着静谧与思考,引发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 涛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广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仙子凌波去”中的“凌波”指的是: A. 踏浪而行
    B. 行走在山上
    C. 游泳
    D. 飞翔

  2. “天风生暮寒”中的“暮寒”指的是: A. 早晨的寒冷
    B. 傍晚的寒冷
    C. 夏季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表现孤独意象的词语是: A. 幡影
    B. 孤月
    C. 幽径
    D. 碧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与人相融的意境。
  • 李白《静夜思》: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小孤山》 vs. 《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感慨,但《小孤山》更侧重于仙女意象的营造,而《山居秋暝》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学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何叔惠、幼惠贤昆仲见过分春馆,别后奉寄 浣溪沙(劝酒) 浣溪沙 浣溪沙八首 其八 浣溪沙 春闺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张向华再索书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收 感戴莫名 纤介之祸 镸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西市朝衣 阅人多矣 弓正 吟腰 秃宝盖的字 自矜其勇 强死强活 私我 车字旁的字 往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