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8:57
斗婵娟 题赵饮谷采香词居近沧浪亭自榜曰小吴船
作者:厉鹗 〔清代〕
中吴烟水微茫地,吟边何限清感。
夜深腰笛伴渔讴,冷玉花千点。
剪秀骨香霏露染。娃宫风景教长占。
错羡舟居好,几雁齿桥头解缆,回首销黯。
仍是载酒年时,蓦然低忆,蕙炉丝袅菱鉴。
断肠重唱小横塘,粉字开还掩。
纵贺老心情未减。无端世味如云淡。
好约我垂竿手,斜雨梅黄,凭君画槛。
在中吴烟水迷蒙的地方,我吟唱时感受到的清幽是无尽的。夜深人静时,腰间的笛声伴着渔歌,像冷玉一样的花点缀在水面上。
清香的花朵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娇嫩,娃宫的美景让我心中长久留恋。
我羡慕住在船上的人,几只大雁在桥头解开缆绳,回首往事令人感到黯然神伤。
仍然是在喝酒的年头,突然回忆起那袅袅的香烟和菱形的镜子。
我断肠地重唱那小横塘的曲子,粉色的花朵开了又掩。
纵然贺老的心情仍然未减,但世间的滋味如同淡淡的云烟。
好想约你一起垂钓,细雨中梅花黄,凭你在画槛上吟唱。
厉鹗(约 1650—约 1715),字汝明,号秋水,清代诗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擅长诗词,尤以风景诗见长。厉鹗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特色。
本诗写于作者游览沧浪亭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沧浪亭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著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在此处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事的感慨,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斗婵娟》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景的诗作,融汇了自然的美与个人的情感。诗的前半部分,作者用“烟水微茫”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夜晚,笛声与渔歌交织,展现出渔夫的生活情景。这种清幽的意境,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娃宫风景”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尤其是对舟居生活的羡慕。诗中“几雁齿桥头解缆”的描写,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是最美的景致也难掩世事的变迁,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往昔,思及酒宴与友人,情感愈发浓烈。“纵贺老心情未减”一语,展现了尽管时光流逝,内心的热情依旧不减,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十分精致,既有自然的描绘,又融合了人文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对友谊、爱情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中吴烟水微茫地”中“微茫”意指什么?
A. 清晰
B. 朦胧
C. 明亮
D. 繁华
诗中提到的“娃宫”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居所
C. 忧伤的回忆
D. 朋友的陪伴
“纵贺老心情未减”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年轻的怀念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岁月的感慨
《春江花月夜》与《斗婵娟》: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前者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浪漫,后者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往昔的思索,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