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忧旱

《忧旱》

时间: 2025-05-06 18:25:47

诗句

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已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5:47

原文展示:

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已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白话文翻译:

田野像焚烧的枯叶一样发黄,火轮(太阳)从早晨就升起在扶桑(东方)。
我伫立观看,感叹灾难的严重,心中渴望能找到贤明的言辞来呼唤汉朝的美德。
冤屈而死的人是否就没有孝顺的妻子呢?即使被烹杀,仍然会有像弘羊那样的忠臣。
可怜的乡野老人默默哭泣,这种苦痛又如何能够诉说到上天那里呢?

注释:

  • 田圃如燔木叶黄:田地因干旱而变得枯黄,像被火烧过的树叶。
  • 火轮从早出扶桑:火轮指的是太阳,扶桑是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形容太阳从早晨就开始照耀。
  • 伫观罪已侔汤德:伫观意为静静地观看,罪已侔汤德指的是灾难的严重程度与汤德(指汤王的德行)相较。
  • 冤死岂能无孝妇:冤屈而死的人应该有忠贞的妻子。
  • 当烹应复有弘羊:弘羊是指历史上忠于君主的典型,意在说即使冤屈,仍有忠臣存在。
  • 可怜野老吞声哭:乡村的老人默默地哭泣,吞声不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正值乾旱和饥荒严重影响农田和百姓生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干旱带来的惨状,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以及对社会不公和民众苦难的关心。

诗歌鉴赏:

《忧旱》是一首表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关怀。开头的“田圃如燔木叶黄”以鲜明的视觉描绘出干旱带来的凋零,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同时,诗人借用“火轮”象征太阳的强烈和无情,暗示着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存的希望愈发渺茫。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贤德的回顾,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有贤明的言辞来唤起人们的良知与责任。这种历史的反思不仅是一种对当下的控诉,更是在呼唤人们的觉醒。

而后两句则用“冤死岂能无孝妇”和“可怜野老吞声哭”这对比,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无力感,尤其是那些在灾难中无声哭泣的普通百姓。诗的最后一句以疑问句结束,更加突显出诗人对天命的无奈与悲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深思,体现了李吕对现实的敏感与责任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田圃如燔木叶黄:描绘田地因干旱而变得枯黄,触动人心。
  2. 火轮从早出扶桑:形象地表现太阳的炙热,进一步突显干旱的严重。
  3. 伫观罪已侔汤德:诗人观察到的灾难之重,反映出对历史贤德的追求。
  4. 更愿求言举汉章:渴望有智慧的言辞来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5. 冤死岂能无孝妇:提问式的反思,表现出对忠贞的期待。
  6. 当烹应复有弘羊:即使遭遇冤屈,仍有忠臣存在,表达出对忠诚的赞美。
  7. 可怜野老吞声哭:乡村老人无声的悲痛,反映出社会的悲剧。
  8. 此意何由达上苍:对上天的质问,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田圃如燔木叶黄”来比喻干旱的严重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疑问: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对社会不公与人性道德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田圃:象征农民的生计和生活。
  • 火轮:象征太阳,代表无情的自然力量。
  • 孝妇:代表忠贞的女性形象,体现对家庭的责任。
  • 野老:象征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因干旱而充满苦难的社会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同情和对人性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圃如燔木叶黄”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田地丰收
    • B. 田地干枯
    • C. 田地被水淹
    • D. 田地绿意盎然
  2. “火轮”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D. 风
  3. 诗中提到的“弘羊”指的是?

    • A. 忠臣
    • B. 贪官
    • C. 农民
    • D. 皇帝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表达感慨。
  • 《春望》(杜甫):反映战乱带来的民生苦难,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忧旱》均关注民生疾苦,但《春望》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痛苦,而《忧旱》则聚焦于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影响。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但在情感的表现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李吕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古诗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五十三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五十二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五十一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五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方之民 落地生根 见论 恤老怜贫 米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包含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警标 刀柄 人字头的字 束书 庭问 匡开头的成语 咫尺之书 页字旁的字 开台锣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