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4:32
姑苏台杂句
作者: 李绅 〔唐代〕
越王巧破夫差国,
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
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
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寞千年尽古墟,
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
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
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
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叹,
不惟惆怅至长洲。
越王巧妙地打败了夫差国,
前来献上重金与精美雕刻。
西施在醉酒中翩翩起舞,
美丽得让嫦娥也显得妒忌。
姑苏的高台在晨曦中展现,
楼檐仿佛都化作黄金台。
清脆的乐声中,欢歌未曾停息,
越国的士兵身披战甲浮上江来。
伍胥看着吴国的灭亡,
范蠡则全力支持西越的霸业。
千年的古迹在寂静中消逝,
两地的明月依然萧条。
灵岩的香径掩映着禅门,
秋天的草地荒凉而满是落晖。
江边回望,鸥鸟已沉没,
斜坡上的青峰映着飞翔的鹭鸶。
如今白发如星星般满头,
却做着闲官却不感到闲散。
经过野寺,心中更觉惋惜,
公路上步履艰难,悲叹秋景馆。
吴国和越国的旧地仍留有痕迹,
草木和烟霞曾遍游于此。
在梦回云木之间多感慨,
不只是惆怅至长洲。
作者介绍: 李绅,字子云,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769年。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兼具古今,擅长抒情诗和写景诗。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绅的晚年,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国情怀的追忆。诗中提到的越国与吴国的历史故事,代表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化背景。
李绅的《姑苏台杂句》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抒情性的诗作,诗中既有对古代战争的描绘,也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越王勾践和吴国夫差的故事,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更替。西施的形象则象征着美丽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性的思考。
随着诗的深入,李绅从历史的回顾转向对现实的感慨。在“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一句中,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省思,体现了人生的沉重与轻松之间的对比。他在静谧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历史的深邃与人事的变迁,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反思自己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出李绅对历史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国的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姑苏台杂句》主要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历史?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着与之间的复杂关系。
判断题: “江浦回看鸥鸟没”一句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绅的《姑苏台杂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李绅更侧重于历史的变化与个人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兄弟的思念与家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