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6:50
守滁阳深秋忆登郡城望琅琊
作者: 李绅 〔唐代〕
山城小阁临青嶂,
红树莲宫接薜萝。
斜日半岩开古殿,
野烟浮水掩轻波。
菊迎秋节西风急,
雁引砧声北思多。
深夜独吟还不寐,
坐看凝露满庭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站在郡城的高阁上,眺望琅琊山的景象。山城的小阁楼依偎在青翠的山峦旁,红叶如火的树木与莲花般的宫殿交相辉映,缠绕的薜萝点缀其间。夕阳倾洒在古老的殿宇上,山岩的半边被金色的阳光照亮,远处的野烟在水面上飘荡,轻波荡漾。菊花迎接秋天的节气,西风呼啸而来,雁群飞过,带来了北方的思念和砧声。深夜里,独自吟唱却难以入眠,静坐观赏庭院中凝结的露水,浸润着满地的莎草。
作者介绍:
李绅(约710年-785年),字梦阳,号少陵,唐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语言平易。李绅以五言诗和古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深秋,时值作者在滁阳任职。诗中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哲思。
李绅的《守滁阳深秋忆登郡城望琅琊》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深秋滁阳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的开头以“山城小阁临青嶂”引入,展现出宁静而美丽的山城景象,给人一种恬淡自然的感觉。“红树莲宫接薜萝”的描写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色彩斑斓的秋叶与典雅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中“斜日半岩开古殿,野烟浮水掩轻波”,透过夕阳的余晖,古老的殿宇显得更加神秘而富有历史感,野外的烟雾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描写,显示了李绅深厚的艺术功底。
后四句转入诗人内心的情感,“菊迎秋节西风急,雁引砧声北思多”中,菊花的迎风而立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雁鸣与砧声则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浓厚的乡愁。最后两句“深夜独吟还不寐,坐看凝露满庭莎”则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邃的情感,夜深人静时,凝视着庭院中露水的诗意,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例如“菊迎秋节”将菊花拟人化,使其更具生动感;“野烟浮水”则通过比喻使自然景象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守滁阳深秋忆登郡城望琅琊》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李绅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坚韧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凋零
“深夜独吟还不寐”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绅的此诗在题材上都涉及山水与秋天,王维的诗更强调了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而李绅则通过描绘具体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热爱。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均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