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24
过发冠女仙庙
作者:李裕 〔元代〕
天上香云拥碧鬟,
山中大药驻红颜。
千年仙去空尘土,
半夜月明闻佩环。
芳草不知前度绿,
古苔浑似旧袍斑。
自怜轩冕驰驱者,
目送浮云不得閒。
天上的香云环绕着青翠的发髻,
山中大药却让她的容颜常驻。
千年的仙女已去,只留下空荡的尘土,
半夜的明月下,听见佩环的声音。
芳草不知曾经的绿意,
古老的苔藓恰似旧袍的斑驳。
我自怜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目送浮云却无暇停留。
李裕,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对古典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合道家思想,表现出对世俗的淡然与超脱。
《过发冠女仙庙》是李裕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惜。写作时,正值元代政治动荡,诗人可能在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描绘了天上香云环绕,令人想起仙女的美丽与神秘。接着提及“大药驻红颜”,暗示美丽与青春的短暂,似乎在反思生命的意义。千年仙女的消逝,象征着永恒的美好也会随着时间而消逝,令人感叹。
而“半夜月明闻佩环”则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展现了夜晚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佩环的声音更是增添了神话色彩,突显出仙女的孤独与遥远。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而关注自然,芳草与古苔的对比,展示了生命的更替与不知前度的无奈,似乎在提醒世人对自然的忽视。最后两句则自怜追逐名利的世人,目送浮云的闲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对世俗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运用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将个人的感受与宇宙的浩渺相结合,展现了李裕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李裕对世俗名利的批判与对自然、历史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仙女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美好与永恒的思考,呼唤对生命本质的关注。
诗中“千年仙去空尘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天上香云拥碧鬟”中的“碧鬟”指的是什么?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