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7
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
作者:李裕 〔元代〕
烟消天末夜膧胧,溶漾银河望欲空。
长忆山中共明月,独怜都下见秋风。
羽林警卫纷如织,龙虎公屯势更雄。
远客不眠愁欲绝,起看鳷鹊露光中。
在烟雾散去的夜空,朦胧的景色笼罩着大地,我眺望着波光粼粼的银河,仿佛想要触摸那空中的星星。长久以来,我惦记着和你在山中共同赏月的美好时光,而如今我独自在都城下,感受着秋风的凄凉。羽林军的警卫如同织布般繁密,龙虎公的气势更是雄壮。远方的旅客无法入眠,愁绪如潮水般涌来,起身望向鳷鹊在露光中翱翔。
作者介绍:
李裕,元代诗人,字德明,号秋水,生于盛世,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个人感受折射出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正值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却因身在都城而怀念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然的感悟。
《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烟消天末夜膧胧”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晚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充满神秘的夜。接着,诗人通过“溶漾银河”展现了对浩瀚宇宙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接下来的“长忆山中共明月”则直接引出思念的主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诗人却身处繁华的都城,感受到的却是秋风的萧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后面的描写中,羽林警卫和龙虎公的意象显得气势磅礴,象征着权力和繁华的背景,诗人却在其中感到无奈和愁苦,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最后以“远客不眠愁欲绝”结尾,回归到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和孤寂展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内心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诗中的“羽林警卫”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