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7:30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在月光下,我穿着衣服坐在虚掩的窗前,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踩着落叶。夜中众星稀少,而圆月高悬,光芒四射。雾霭散去,林木的颜色不再可见,只有温暖的余晖伴随着涧水的声音。想来只应是一些愁恨的事,随着黎明的光芒而渐渐浮现。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青门,唐代诗人,擅长词,尤以“花间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和女性,情感细腻,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文化昌盛,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象的诗,诗中充满了静谧与思索的情感。开头的“虚閤披衣坐”,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夜色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感觉。接着“寒阶踏叶行”,描绘了诗人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脚下踩着落叶,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则对比了星星的稀少与明月的皎洁,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紧接着“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描绘了雾霭散去后,林木与溪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但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冷清。
最后一句“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愁恨的事情随着晨光而浮现,似乎是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孤寂与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月夜中对人生的思考,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虚閤”的意思是: A. 关闭的窗户 B. 虚掩的窗户 C. 开放的窗户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C. 爱情
“圆月上方明”中“明”字的意图是? A. 形容光亮 B. 形容心情 C. 形容颜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