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8:25
《步蟾宫》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佳期数遍银筝柱。
怎禁得一年年误。
梅花开后不归来,
更须待明年飞絮。
流苏帐掩鲛绡雾。
是花笑个侬眠处。
昨宵梦好欠圆成,
到今夜思量重做。
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渴望。作者回想起与心上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然而这些时光却因年复一年的错过而无法重现。梅花盛开后,心上人却未能归来,只能期待明年再见。流苏帐子遮住了朦胧的雾气,花儿似乎在嘲笑自己睡得太沉。虽然昨夜的美梦未能圆满,但今夜仍旧怀念着重新来过的可能。
这首诗中提到的“梅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着坚韧与高洁的品格。梅花的开放往往与冬去春来相联系,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而“飞絮”则常常与离别、失去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感情的脆弱。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而著称,风格清新细腻,擅长抒情。
《步蟾宫》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时光的向往与对流逝岁月的惋惜。
《步蟾宫》是一首情感真挚的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对爱情的渴望。诗的开头以“佳期数遍银筝柱”引入,暗示了与心上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然而“怎禁得一年年误”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诗人却因爱人未归而感到孤独。
“流苏帐掩鲛绡雾”描绘了一个温柔而梦幻的环境,流苏帐的遮掩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更加朦胧,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昨宵梦好欠圆成,到今夜思量重做”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希望重聚的渴望。
整首诗在抒情方面极具感染力,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时光的感慨,充分体现了清代诗词的风格特点。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爱情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惋惜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展现了浓厚的情感。
诗中“佳期数遍银筝柱”中的“佳期”指的是?
“梅花开后不归来”中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比较樊增祥的《步蟾宫》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和爱情的感慨,但樊增祥更侧重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而李清照则强调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樊增祥的《步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