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步蟾宫 其二

《步蟾宫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6:19:43

诗句

花叶书成素手封。

去年霜后托征鸿。

数行淡墨语匆匆。

商略眉图螺子绿,裹缄指甲凤仙红。

书词有尽意何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43

原文展示

步蟾宫 其二
樊增祥

花叶书成素手封。
去年霜后托征鸿。
数行淡墨语匆匆。
商略眉图螺子绿,
裹缄指甲凤仙红。
书词有尽意何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用素手将花叶书写成封信,表达思念之情。去年霜降之后,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远行的鸿雁之上。几行淡墨书写的文字显得匆忙而急切。诗人勾勒出眉间的图案,像是绿色的螺子,而指甲上裹着红色的凤仙花。尽管书信的字数有限,但表达的情意却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花叶:指花和叶,象征自然之美。
  • 素手:指没有装饰的手,强调纯洁和自然。
  • 征鸿:远行的鸿雁,常用来寄托思乡或思念之情。
  • 淡墨:形容书写的字迹,轻盈而含蓄。
  • 螺子绿:比喻眼眉如螺,色泽绿色,形象生动。
  • 凤仙红:指凤仙花的红色,象征热情与美丽。
  • 书词:书信中的文字。

典故解析

  • 征鸿:鸿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尤其是离别时寄托思乡之情。
  •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形似指甲而得名,常用于描绘女性的美丽与娇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公元前1670-173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书法,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樊增祥的闲暇时光,可能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或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念的情感,通过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花叶、鸿雁、淡墨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用素手将思念化为书信,传达了对亲友的关怀与祝福。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花叶书成素手封”:以花叶书信,展现自然之美,素手象征纯洁。
  • 第二句“去年霜后托征鸿”:将思念寄托于鸿雁,表达离别之痛。
  • 第三句“数行淡墨语匆匆”:文字虽少,却急切表达情感。
  • 第四句“商略眉图螺子绿”:描绘眉形,如螺状,生动形象。
  • 第五句“裹缄指甲凤仙红”:指甲的色彩映衬出女子的娇美。
  • 第六句“书词有尽意何穷”:尽管书信有限,情感却是无穷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眉形比作螺子,生动形象。
  • 对仗:如“花叶”与“素手”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 拟人:书信中的“语”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细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思念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诗人用自然的元素与细腻的描绘手法,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花叶:象征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征鸿:代表思念与远行,寄托情感。
  • 淡墨:象征文字的轻盈与急切,传达情感的迫切。
  • 凤仙红:象征美丽与热情,展现女性的娇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征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远行的鸿雁
    • C. 书信
    • D. 自然景象
  2. “素手”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修饰
    • B. 纯洁
    • C. 努力
    • D. 劳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之情,风格豪放,而樊增祥的《步蟾宫 其二》则更为细腻、柔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樊增祥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岁暮晤君培、继韶 踏莎行 其一 花朝 踏莎行 其四 落花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梦。次屏山韵 踏莎行 踏莎行 百骏图 踏莎行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卝字旁的字 三姑六婆 单耳刀的字 恨海难填 就开头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生而知之 西枢 包含创的成语 袁崇焕 国富民安 秃宝盖的字 包含嬖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人妖颠倒 石奴 行贩 借尸还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