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08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今年才过清明节,又见春风催暮。
酒旗篱落,画舫笙歌,都傍销魂堤树。
金刹斜阳,透得红霞一抹,望中绿莎如许。
送韶华岁岁,江山烟雨。相语。
屈指兴亡多少,只柳影莺声无数。
殿前三千,桥头十五,断却隋皇归处。
惟有醉翁几阕,髯公三过,妆点平山词赋。
看骑鹤人来,吹箫人去。
今年的清明节刚过,春风又催促着暮色降临。
酒旗在篱笆上摇曳,画舫上的笙歌声不断,
都映衬在那令人销魂的堤岸树影之旁。
金色的佛殿在斜阳下,透出一抹红霞,
望去绿草如茵,令人心旷神怡。
年年岁岁送走美好时光,江山在烟雨中变幻无常。
我与友人相互谈论,数着历史上的兴亡变迁,
唯有柳影和黄莺的歌声无数无尽。
殿前的三千人,桥头的十五人,
都已经断绝了隋朝皇帝的归处。
只有醉翁吟唱的几首曲子,
髯公三次游览的情景,
装点着这平坦的山水和诗赋。
看那骑鹤的人来了,吹箫的人又去了。
作者介绍: 邹祗谟,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怀古抒情见长,风格雍容典雅。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清代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古代兴亡的思考,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历史的关注及其对现实的省思。
这首《望远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将春天的美好与历史的沉重交织在一起。开篇提到清明节,唤起了对逝去时光的思索,春风的到来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酒旗与笙歌的描写,营造出热闹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历史的沉重感逐渐显现,“屈指兴亡多少”,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诗中提到的醉翁与髯公,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怀古的情怀。整首诗在优雅的意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醉翁”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诗的开头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屈指兴亡多少”这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