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7:3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0:26
《虞美人》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玉箫惊报同云重。
仍怪金瓶冻。
清明将近雪花翻。
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
王孙沈醉狨毡幕。
谁怕罗衣薄。
烛灯香雾两厌厌。
仿佛有人愁损上眉尖。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至时,寒意依然存在的情景。一曲玉箫声响,仿佛在告诉人们阴云密布,天气依然寒冷。人们也因此感到惊讶,金瓶里的水都结冰了。清明节快到了,雪花却在空中飞舞,谁能想到海棠花已经消瘦,柳丝也显得寒冷。王孙们在狨毡的帐幕下沉醉,谁会在意那薄薄的罗衣呢?烛光下,香雾弥漫,令人感到厌倦,似乎有一个人默默愁苦,眉头紧锁。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云溪,江苏常熟人,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诗人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虞美人》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象的诗,范成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以“玉箫惊报同云重”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寒冷之间的冲突,给人一种寒意未尽、春意难寻的感觉。随着清明的临近,雪花依然飞舞,海棠的消瘦和柳丝的寒冷,暗示着春天的迟缓,春花秋月的无常。
而“王孙沈醉狨毡幕”则展现了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王孙们在享乐中恍若无物,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隔阂。最后几句通过“烛灯香雾”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愁苦。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亦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迟到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虞美人》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王孙沈醉狨毡幕”中的“王孙”指的是?
A. 国王的儿子
B. 富家子弟
C. 平民
D. 官员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秋分
C. 清明节
D. 夏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