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5:12
隔篱处处雪成窝,
牢闭柴荆断客过。
叶贵蚕饥危欲死,
尚能包裹一丝窠。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冬天的景象,篱笆外的雪像窝一样堆积,柴门紧闭,客人无法通行。蚕儿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但它们仍然能够把一丝丝的丝线包裹在蚕茧中。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艰辛的感悟,折射出诗人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思考。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石湖,江苏常州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自然景观及社会百态,富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晒茧》创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中通过描绘蚕的生死与自然环境的寒冷,反映了农民在自然和社会压迫下的无奈与坚韧。
《晒茧》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冬季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严酷和生命的脆弱。诗的开头“隔篱处处雪成窝”,通过“雪”这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仿佛连生命都被这无情的寒冬所压抑。接下来的“牢闭柴荆断客过”,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严酷环境面前的无奈,门的闭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情。
在诗的后两句中,焦点转向蚕,描绘了它们在饥饿与寒冷中挣扎求生的景象。“叶贵蚕饥危欲死”展现了蚕因食物稀缺而濒临死亡的绝境,而“尚能包裹一丝窠”则表现出了蚕在困境中依然展现出的生命力和韧性。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生存的希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读来令人深思。在严酷环境中,尽管生命面临绝境,仍有一丝希望的存在,正如蚕在包裹丝线时,依然不放弃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反映了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生存与希望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情感贯穿始终,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
诗中“雪成窝”指的是什么?
“牢闭柴荆”暗示了什么?
蚕在诗中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