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8:32
观潮题樟亭
作者: 樊执敬 〔元代〕
烟波闪闪海门开,
平地潜生万壑雷。
大信不亏天不老,
浙江亭上看潮来。
这首诗描绘了海潮的壮观场景。海门打开,烟波闪烁,潮水如雷声般从平地涌来。诗人感叹大海的伟大与不变,时间虽长,但潮起潮落依旧如旧。在浙江的亭子上,诗人静静观潮,心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力和永恒。
本诗中的潮水意象,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崇敬与感悟。潮水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浙江作为观潮胜地,历史悠久,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吟咏。
樊执敬是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观潮题樟亭》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浙江观潮时,受到潮水壮观场景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观潮题樟亭》是一首描写潮水壮丽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浙江的亭子上,面对潮水的涌动,产生了深刻的哲思。全诗开篇就以“烟波闪闪”描绘出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平地潜生万壑雷”更是将潮水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潮水冲击岸边的雷鸣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大信不亏天不老”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暗示着潮水的规律与恒定。最后一句“浙江亭上看潮来”,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回到现实,形成一种从自然到人文的循环。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潮水的描绘,还是对生命、时间与自然法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潮水壮丽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哲理思考。诗歌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
诗中“烟波”指的是什么?
A. 风暴
B. 海面波光
C. 山川景色
“平地潜生万壑雷”描绘了什么现象?
A. 潮水声音
B. 雷电交加
C. 平地开花
诗人在哪个地方观看潮水?
A. 北京
B. 浙江
C.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