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4:52
司农家法守奉常,画笔突过琅玡王。
上探元化著翰墨,特抒理奥为形相。
营邱骨干大痴法,少时得髓便自强。
内廷簪笔充供奉,润色天采卓煌煌。
纸材宣德墨嘉树,神之所驶心飞扬。
脱其凡习出沈着,有如魔杵持金刚。
兹图洒落能郁苍,谁凌九疑俯大湘?
平波衍媚翠初沐,鸭凫不乱藻荇香。
灵根巉削拄平岫,远脉迤逦收危冈。
云澜荡漾散金碧,树枝高下骈丹黄。
将沈未沈有残照,若断不断疑石梁。
天门窈窕广眉佛,瑶宫旖旎仙姝妆。
统观大势极凝鍊,知由厚蕴中礴磅。
不写秋貌写秋意,感我心腑生清凉。
乃稽款题识所自,当为应诏开琳琅。
遥知天子抚玉几,龙威坐省南书房。
黼扆屏障半公手,赐诗遂得荣图章。
弟子唐赵亦能事,但于清浊争否臧。
何时流落向人世,尺楮直许千金颃。
吾家云东夙好古,示我百轴陈缥缃。
独于此卷重拂拭,如披众宿辉银潢。
平生所见半赝本,区区古欲多难偿。
只今十日不厌读,梦寐亦接霞虹光。
匡庐台宕在天地,愧使云水成沧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4:52
王麓台秋山红树图为家六榆明经题
作者: 姚燮 〔清代〕
司农家法守奉常,画笔突过琅玡王。
上探元化著翰墨,特抒理奥为形相。
营邱骨干大痴法,少时得髓便自强。
内廷簪笔充供奉,润色天采卓煌煌。
纸材宣德墨嘉树,神之所驶心飞扬。
脱其凡习出沈着,有如魔杵持金刚。
兹图洒落能郁苍,谁凌九疑俯大湘?
平波衍媚翠初沐,鸭凫不乱藻荇香。
灵根巉削拄平岫,远脉迤逦收危冈。
云澜荡漾散金碧,树枝高下骈丹黄。
将沈未沈有残照,若断不断疑石梁。
天门窈窕广眉佛,瑶宫旖旎仙姝妆。
统观大势极凝鍊,知由厚蕴中磅礴。
不写秋貌写秋意,感我心腑生清凉。
乃稽款题识所自,当为应诏开琳琅。
遥知天子抚玉几,龙威坐省南书房。
黼扆屏障半公手,赐诗遂得荣图章。
弟子唐赵亦能事,但于清浊争否臧。
何时流落向人世,尺楮直许千金颃。
吾家云东夙好古,示我百轴陈缥缃。
独于此卷重拂拭,如披众宿辉银潢。
平生所见半赝本,区区古欲多难偿。
只今十日不厌读,梦寐亦接霞虹光。
匡庐台宕在天地,愧使云水成沧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秋天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诗中提到,司农的家法常常守护着自然,而画笔则超越了琅琊王的传承。诗人通过书写和绘画的方式,探寻自然的本质,并通过艺术表达出深邃的道理。诗中还涉及了种种自然景象,如青山、红树、波光等,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45-1725),字明经,号禹舫,清代诗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显示了对古典文化的崇敬。诗人在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探索。
姚燮的《王麓台秋山红树图为家六榆明经题》是一首具有深刻意蕴的诗作,诗人通过精湛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同时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如“云澜荡漾散金碧”、“树枝高下骈丹黄”,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和生机勃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不仅描绘了秋景,更深入探讨了创作的意义。他提到“不写秋貌写秋意”,意味着诗人更关注内心的感受而非表面的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姚燮传达出一种清凉的心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淡然的态度。
此外,诗中还提及了对古代文化的推崇,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成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艺术创作的深思,体现了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琅玡王”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艺术的传承
C. 自然的本质
答案:B
诗人提到“不写秋貌写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描写秋天的景象
B. 表达内心的感受
C. 关注外在的事物
答案:B
诗中“云澜荡漾散金碧”的意象传达了什么?
A. 秋天的色彩
B. 大自然的变化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