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王景彝咏薜荔

《和王景彝咏薜荔》

时间: 2025-04-29 14:33:13

诗句

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

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根随枝蔓生,叶侵苔藓碧。

後凋虽可嘉,劲挺异松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3:13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和王景彝咏薜荔》:

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
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根随枝蔓生,叶侵苔藓碧。
後凋虽可嘉,劲挺异松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一种植物——薜荔,同时也提到一种动物——蜥蜴。虽然它们是不同的种类,但它们都能很好地依附在墙壁上生长。薜荔的根和枝条一起生长,叶子也覆盖在青苔和苔藓上。尽管它们枯萎后也值得称赞,但它们的生长状态与松柏有很大的不同。

注释

字词注释:

  • 薜荔:一种攀爬植物,常见于墙壁旁。
  •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通常在墙壁等地方活动。
  • 固知:很清楚地知道。
  • 善缘壁:善于依附在墙壁上。
  • 侵苔藓碧:叶子覆盖在青苔和苔藓上,形成绿色的视觉效果。
  • 後凋:枯萎后。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薜荔和蜥蜴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适应环境的能力。薜荔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气节和韧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宋代社会相对安定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出对生命生长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王景彝咏薜荔》通过对薜荔与蜥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诗中,薜荔作为一种植物,根系深扎、枝蔓繁茂,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蜥蜴的存在则暗示了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两者虽然不同,却都能在同一环境中找到各自的位置,体现了“不同类而各善缘”的哲理。

诗中“叶侵苔藓碧”一句,生动展现了薜荔生长的姿态,色彩鲜明,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同时,诗人提到“後凋虽可嘉”,则说明即使在枯萎后,生命的形态依然值得赞美,表现出对生命过程的尊重与欣赏。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充分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

    • 描写两种不同的生物,薜荔是植物,蜥蜴是动物。
  2. 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 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类群,但都善于依附生长在墙壁上。
  3. 根随枝蔓生,叶侵苔藓碧。

    • 形象地描绘了薜荔的生长状态,根和枝条交织,叶子覆盖在青苔上,形成美丽的绿色景象。
  4. 後凋虽可嘉,劲挺异松柏。

    • 尽管枯萎后也值得赞美,但与松柏的挺拔坚韧则有所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植物和动物的对比,隐喻生命的多样性。
  • 拟人:赋予植物和动物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薜荔和蜥蜴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韧性,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薜荔:象征着柔韧与生命力。
  • 蜥蜴:象征着适应与生存能力。
  • 苔藓:代表了湿润与生命的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种植物在诗中被提到?
    A. 松树
    B. 薜荔
    C. 竹子

  2. 诗中提到蜥蜴的意义是?
    A. 象征坚韧
    B. 象征适应
    C. 象征高洁

  3. “叶侵苔藓碧”中的“碧”指的是?
    A. 绿色
    B. 蓝色
    C. 红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和王景彝咏薜荔》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但梅尧臣更强调生命的多样性与适应,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韦早陆羽 潜别离 塞下曲二首 送李秀才赴婺州招 冬日天井西峰张炼师所居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送别 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奉和崔中丞使君论李侍御萼登烂柯山宿石桥寺效小谢体 杂歌谣辞。步虚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字头的字 荒唐之言 空亡 包含僵的成语 唾手可取 支字旁的字 弎塞 从风而靡 长字旁的字 故交新知 文字旁的字 综治 近服 杂结尾的成语 秉烛待旦 先风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