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4
海底日未上,屋头群雀喧。
晨兴溪馆迥,坐听橹声烦。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
暮春余亦去,为见故人言。
海底的太阳还未升起,屋顶上的群雀在喧闹。
清晨我在溪边的馆子里醒来,静坐听着橹声的烦扰。
走出门外望向行船,心中羡慕如同野猿般自由。
暮春的余韵将尽,我也准备离去,去见老朋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特别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梅尧臣的诗作大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张法曹归阙》是梅尧臣在春末夏初时写作,表达了他在晨起时的感受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张法曹归阙》是一首描绘春末晨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梅尧臣的情感世界。开篇“海底日未上,屋头群雀喧”,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晨的场景,海面未见日光,屋顶小鸟的吵闹声让人感受到生机的活力。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晨光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晨兴溪馆迥,坐听橹声烦”,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在溪边的馆子中,听着橹声,感受到生活的烦恼与无奈。这种静谧与烦扰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诗人走出门外,看到行船,心中羡慕不已,仿佛自己是一只被束缚的野猿。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成为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最后一句“暮春余亦去,为见故人言”,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由和友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人的眷恋。
诗中“海底日未上”中的“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朵
“羡心如野猿”中的“羡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自由
C) 名声
D) 权力
诗中的“暮春余亦去”意味着什么?
A) 春天即将结束
B) 夏天即将来临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