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9:28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梅尧臣
馀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这首诗描绘了越地的水景和秋日的意境。越地的水流与琵琶的尾音相互辉映,琵琶声声入耳,传递出浓浓的秋意。雁群飞过洞庭湖,风吹入芦苇丛中,带来了湿润的气息。南斗星在湖面上静静闪耀,刀锋般的水波清澈如碧。嫦娥在寒冷的溪水中出现,青铜般的光辉映照出几里远的景色。早晨因吴地的客人带来轻柔的蒲扇,满纸的字迹如同蚕丝般悦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山,江苏常州人。为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著称。梅尧臣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在越地游历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诗中融入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越地的秋日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馀水”和“琵琶尾”引入,形成了一种音乐的氛围,仿佛能听见琵琶的旋律在水波中荡漾。接着,通过“雁过”和“风入苇”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秋日的萧瑟与宁静。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南斗戛湖波不起”,描绘了星空与湖面的和谐,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而“姱娥夜出在寒溪”则引入了神话元素,让整体意境更加丰富与深邃。最后一联“满纸如蚕书可喜”以书信的形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情谊与祝福。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渗透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情怀,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融入个人情感,使得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情感之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音乐与情感
C. 孤独
诗中的“雁过洞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春天的来临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热烈
“姱娥夜出在寒溪”中的“姱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吕洞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诗歌魅力和其所蕴含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