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52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哪里能听到秋天的声音呢?北窗外竹影摇曳。
我回首万古的心绪,却无法将其完全揽入怀中。
静坐欣赏宇宙的奥妙,浩然之气独自美丽而幽静。
白云从南山而来,正好在我的屋檐下栖息。
我懒得向唐代的诗人请教,羞于去拜访季子的占卜。
四十九年的人生,已然无法重来。
田野间的情景变得萧条,世道也在变迁。
陶渊明归隐田园,田家酒应该已经酿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由、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写作于李白晚年,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切体悟,反映了他对秋天的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秋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何处闻秋声”引入,立即带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愁和静谧的氛围。北窗外的竹影,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接下来的“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尽管他努力去追寻那份千古的心思,却发现它是如此难以捉摸。这种无奈与惆怅在“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中进一步突出,李白不愿意向古人请教,表现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自我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敏锐观察,“世道有翻覆”揭示了世事的变迁与无常,而“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隐田园的渴望,展现了李白内心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秋天的萧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邃,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敏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诗中“何处闻秋声”意指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对秋天的思考
C. 听到秋天的声音
“四十九年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B. 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孟子
《月下独酌》与《寻阳紫极宫感秋作》均表现了李白对孤独与自然的思考,前者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后者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体现出人生的哲理。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互为映衬,共同展现了李白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