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0
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 秦观 〔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度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描绘了牛郎织女在七夕节相会的情景。纤细的云彩轻巧地勾勒出夜空,流星传递着相思的苦恼,银河遥远而暗淡地流淌着。金色的秋风与露水相逢的那一刻,胜过人间的无数次相聚。情感如水般柔情似绵,佳期如梦般美好,令人不忍回望鹊桥的归路。若两情能够长久,何必在乎朝夕的相聚呢?
典故解析: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源于《诗经》和《山海经》,讲述的是一对因天帝之命而被迫分离的情侣,每年七夕在鹊桥上相会的浪漫传奇,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作者介绍: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词人,生于1070年,卒年约1100年。他的词风细腻柔美,情感真挚,常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鹊桥仙·纤云弄巧》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为背景,描绘了他们在七夕相会的情景。词的开头以“纤云弄巧”引入,轻描淡写地展现了夜空中的景象,仿佛是为了渲染即将到来的美好相遇。接着“飞星传恨”,流星的划过象征着两人间的相思之苦,暗示了他们的爱情在漫长的等待中所承受的痛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通过对秋季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相会的珍贵与美好,强调了爱情的独特性和超越尘世的价值。接下来的“度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则对情感的细腻与柔软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爱情的梦幻与脆弱。
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全词的高潮,强调了爱情的真谛在于长久的情感,而非短暂的相聚,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爱情哲学,令人深思。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牛郎织女的深情,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渴望,蕴含着对真挚情感的赞美,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爱情的美好和坚持展开,强调了真爱的珍贵与持久,提出了“重质不重量”的爱情观,展现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悲伤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诗词测试:
《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谁?
“金风玉露一相逢”中的“金风”指的是哪个季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爱情、思念等主题上的不同表达方式及情感深度,丰富了我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推荐书目:
以上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tiáo)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