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1:15
儒冠谁使首,何至动言贫。
此事须吾党,相期到古人。
衰颜犹可镜,短发仅堪巾。
举世无知者,孤灯夜独亲。
谁能让这儒冠稳稳地戴在头上,何至于为贫穷而动辄言说?
这件事情需要我们这个群体共同努力,希望能与古人相见。
衰老的面容仍可在镜中看到,短发只适合用巾子包裹。
世间无知的人,唯有在孤灯下与自己亲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古人”,可能指代那些有德之士或历史上的明智之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方回(生卒年不详),字子仪,号东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方回感受到社会动荡、个人境遇不佳之际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古代贤士的向往。
本诗通过四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的失望与对古人智慧的渴望。首句“儒冠谁使首”揭示了士人身份的困惑,暗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儒生的地位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何至动言贫”则进一步强调了贫穷对一个人言行的影响,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此事须吾党”则展现了诗人对团结力量的渴求,认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理想。而“相期到古人”则是对古人智慧的追求与向往,仿佛在呼唤那些曾经的贤者。
最后两句“衰颜犹可镜,短发仅堪巾”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自嘲,尤其是“孤灯夜独亲”一句更是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识的依赖,尽管外界环境变化无常,夜晚的灯光依旧是他心灵的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之情,融入了诗人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儒冠”象征什么?
“此事须吾党”中“吾党”指的是?
“孤灯夜独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方回的诗在情感上更加沉重和内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对古代贤者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体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