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6:17
题王无邪九华图
作者: 章甫 〔宋代〕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被人忽视的云锦仙翁,居住在九华山上,常常有茹芝的客人到访。年轻时我登高远望,看到那美妙的山景,三十七座峰头都因此而变了颜色。我手中拿着高士的淡墨画作,烟云在四处随意地卷动和舒展。珠玉般的诗句纷纷入题,绢帛上常常争相模仿。雪潭的四季飞溅着雪花,叹息我这幻影般的身体竟然渴望得不到满足。到底要如何才能与山中的人共度时光,脚踩寒流,玩弄明月呢?
作者介绍:章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华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云锦仙翁”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象征着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境界。而“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则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对美景的惊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中的“高士”不仅是对隐士的向往,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句如珠玉般璀璨,传达出对艺术的崇敬。
最后两句“叹我幻躯方病渴,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则突显了人生的孤独与渴望,诗人在自然与人之间的选择,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与人生的孤独,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云锦仙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十七峰”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