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王无邪九华图

《题王无邪九华图》

时间: 2025-04-29 20:06:17

诗句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6:17

原文展示:

题王无邪九华图
作者: 章甫 〔宋代〕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
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
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
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
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被人忽视的云锦仙翁,居住在九华山上,常常有茹芝的客人到访。年轻时我登高远望,看到那美妙的山景,三十七座峰头都因此而变了颜色。我手中拿着高士的淡墨画作,烟云在四处随意地卷动和舒展。珠玉般的诗句纷纷入题,绢帛上常常争相模仿。雪潭的四季飞溅着雪花,叹息我这幻影般的身体竟然渴望得不到满足。到底要如何才能与山中的人共度时光,脚踩寒流,玩弄明月呢?

注释:

  • 云锦:指一种华丽的丝绸,常用于形容美丽的事物。
  • 仙翁:指神仙般的老者。
  • 茹芝:即食用的灵芝,象征长寿和健康。
  • 妙形容:指美丽的形态和容貌。
  • 高士:指有道德和修养的人,通常指隐士。
  • 淡墨图:淡墨画作,通常表达一种清幽的意境。
  • 珠玑:比喻美好的诗句。
  • 缣素:指高档的丝绸,多用于书法和画作的材料。
  • 幻躯:幻影般的身体,指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 寒流:这里可以理解为冷清的水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华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云锦仙翁”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象征着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境界。而“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则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对美景的惊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中的“高士”不仅是对隐士的向往,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句如珠玉般璀璨,传达出对艺术的崇敬。

最后两句“叹我幻躯方病渴,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则突显了人生的孤独与渴望,诗人在自然与人之间的选择,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锦仙翁人不识”:云锦的仙翁无人识得,暗示隐士的孤独与无人问津。
    • “多生九华茹芝客”:九华山上常有慕名而来的客人,描绘出山中人迹罕至的宁静。
    • “少年登览妙形容”:年轻时登高远望,看到的美景令人惊叹。
    • “三十七峰俱改色”:三十七座山峰因景色而更显美丽,强调自然的变幻。
    • “手捉高士淡墨图”:手中拿着高士的淡墨画,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烟云到处随卷舒”:云烟随意卷动,表现自然的自由。
    • “珠玑衮衮入题咏”:珠玉般的诗句入题,显示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 “缣素往往争临摹”:绢布上争相模仿,表达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 “雪潭四时溅飞雪”:雪潭四季飞溅雪花,体现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 “叹我幻躯方病渴”:感叹自己的身体如幻影般虚无,渴望精神的满足。
    • “何由得共山中人”:渴望与山中的人共度时光,表达孤独与向往。
    • “脚踏寒流弄明月”:希望在清冷的水流中玩弄明月,呈现一种洒脱与自在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与人生的孤独,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云锦:象征华丽与美好。
  • 仙翁:象征隐逸与超脱。
  • 九华:代表自然的美景与灵气。
  • 高士:象征道德高尚与隐士生活。
  • 珠玑:象征诗歌的珍贵与美丽。
  • 雪潭:象征清澈与纯洁。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锦仙翁”指的是什么?

    • A. 贫穷的人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官员
  2. 诗中提到的“三十七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寺庙
    • C. 山峰
    • D. 河流
  3.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向往
    • C. 冷漠
    • D. 忘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章甫的《题王无邪九华图》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均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章甫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心灵的宁静与自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章甫研究》
  • 《九华山的历史与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过高邮寄孙君孚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 石苍舒醉墨堂 宿九仙山(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 后十余日复至 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勇往直前 施气 起兵动众 威风凛凛 又字旁的字 婚约 包罗万象 打埋伏 凤毛麟角 味结尾的成语 省循 刀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一片散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