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56
永崇里观居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的气候变化,烦热逐渐消退,伴随着风雨和蝉鸣。永崇里巷子静谧,华阳观的院子幽静,车马不再到访,满地的槐花显得分外清秋。光阴匆匆流逝,世事悠然自得,不必等到年老时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真正的隐居并非遥远,而是内心的追求。虽然身处尘世,内心却可与虚无相游。早晨有菜吃,晚上有衣裳御寒,能够免于饥寒,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虽然欲望少,疾病也少,心态乐观自然无忧。如何明白我的志向呢?《周易》就在床头。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哲理性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诗中表达了白居易对物质欲望的抛弃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他哲学化的思考。
《永崇里观居》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季节的变化引入,描绘了从炎热的夏季到凉爽的秋天的过渡,这种自然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接着,他通过对永崇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巷子静谧、院子幽静,为他内心的平和提供了外在的背景。
在诗中,白居易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强调了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以及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隐居并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内心的选择。他提到“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了一种哲学性的淡泊态度。
此外,诗的最后两联,白居易通过简单的生活需求表达了自己的满足与幸福,强调了“寡欲”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以及“乐天”心态的重要性。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交织,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总的情感基调是平和和乐观,表达了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简朴生活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蝉声,说明了哪个季节的特点?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乐天”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身虽世界住”,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