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55
春题湖上
白居易 〔唐代〕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
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天来到湖上,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群山环绕,湖面开阔如水平铺展。
松树在山前排成千层翠绿,
月光点缀着波心,宛如一颗明珠。
碧绿的地毯上,早稻悄然抽穗,
青色的罗裙轻轻展开,映衬着新蒲。
我未能将杭州抛弃,
一半的心留在了这个湖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虽无明显典故,但通过“杭州”一词,可以联想到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杭州,诗人对于美丽湖泊的留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春题湖上》创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诗人被赋予了观察和描绘自然美的任务,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湖光山色的赞美和对杭州自然的眷恋。
《春题湖上》是白居易描绘春天湖泊美景的一首诗,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春天景色,诗人用“似画图”形容湖上的春光,突显了自然之美的和谐与静谧。接下来的描写中,山峰的环绕、松树的苍翠、月光的点缀,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诗中“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描绘了田野的生机与活力,早稻的生长与新蒲的伸展,象征着春天的勃勃生机与希望。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杭州的留恋,尽管他未能完全离开杭州,但那份情感的牵挂与依恋却是难以割舍的。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湖光山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湖上春来似画图”中的“画图”指的是什么?
A. 一幅画
B. 春天的景色
C. 湖泊的波纹
“碧毯线头抽早稻”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诗人对杭州的感情是怎样的?
A. 留恋
B. 厌恶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