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5:35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在江北有一片大洲,洲上适合耕作。
这里适合种植五谷,但比不上西阳城。
城边长满了桑树,城中却多是荒地。
衣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除此之外还能指望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桑”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与经济的重视。
作者介绍:
元结(约公元791年-约875年),字子干,唐代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他以诗风简朴、直白著称,常关注民生与乡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渐成为民众生活的重心。诗中表达了对耕作生活的观察和对不同地域经济条件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漫歌八曲·西阳城》是一首描绘农业与生活的诗作,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城市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北的大洲,展现出一幅适合耕作的自然景象,接着通过对比,指出西阳城的优越性。诗中提到的“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生动地描绘出城边的富饶与城内的荒凉,反映出经济活动的不均衡。
诗人通过“衣食可力求”表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虽然城市有许多便利,但乡村的生活更为踏实。诗的最后一句“此外何所望”,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务实,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对物质追求的淡薄。这首诗不仅是对农业生活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乡村耕作生活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思考,倡导一种质朴、真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桑”主要用于什么目的?
诗的主要对比是哪个地方和西阳城的对比?
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诗中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忧虑,而元结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反思。两者都反映出唐代社会的不同侧面,展示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关注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