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燕

《燕》

时间: 2025-04-30 05:08:33

诗句

处处定知秋後别,年年长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33

原文展示


王安石

处处定知秋后别,
年年长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时节,
岂是人间不见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燕子这种候鸟的思念和对季节变换的感慨。燕子在各地出现,意味着秋天的离去与新的相逢。每年我都在社前见到它们,仿佛它们总是按时而来,追随着时节的变化。岂非人间的离合与相逢,都是有其缘由的?

注释

  • 处处:到处,表示到各个地方。
  • 定知:必定知道。
  • 秋后别:指秋天来临时,燕子要离开。
  • 年年:每年。
  • 长向:总是在。
  • 社前:社,即社神,社前指社庙前。
  • 行藏:出行与隐居,指个人的行踪和生活状态。
  • 岂是:岂不是,反问句。
  • 人间不见容:人世间难以见到的情形。

典故解析

“社前”指的是古代的社祭,是一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常与农事和季节变化相关。燕子的出现与离去,常常被古人视为季节更替的象征,反映了自然与人事的密切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家身份闻名于世,推行新法,主张经济改革和教育发展,作品多涉及政治、哲学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之际,正值他个人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可能是他对人生、季节、自然变化的一种反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燕》通过燕子的季节性迁徙,反映了人间的离合与时光的流逝。诗中提到“处处定知秋后别”,让人感受到燕子与秋天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自然现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迁。王安石通过“年年长向社前逢”表达了自己对燕子的深刻感情,似乎每年的相见都充满了期盼与感慨。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以燕子的行踪比喻人生的追寻,强调了人间的离合与相逢都是有其时间和原因的。这种对时间的敏感与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处处定知秋后别:无论在哪里,都知道秋天来临时燕子将要离去。
  2. 年年长向社前逢:每年总是在社庙前与燕子相逢。
  3. 行藏自欲追时节:我个人的出行与隐居都是想要追随这个时节的变化。
  4. 岂是人间不见容:这难道不是人世间常见的情形吗?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诗句读来更加和谐。
  • 比喻:燕子的迁徙比喻人生的离合,深刻而富有哲理。
  • 反问:使用反问的修辞,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燕子迁徙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王安石借助燕子来表达对时节变换的感慨,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春天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 秋天:象征着离别与结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
  • 社前:连接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场所,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王安石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的“社前”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的前面
    • B. 社神庙前的地方
    • C. 家门口
    • D. 学校前面
  3.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离别
    • C. 春天与希望
    • D. 旅行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安石 vs. 李白
王安石的《燕》更多地关注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李白的作品则常常充满豪情与自由的精神。两位诗人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 上陆盐生辰五首 其三 题云台寺 次韵宋永兄感旧五首 挽方宋贤四绝 送郑察推叔友罢官之潮阳二首 和宋永兄咏荔支用东坡刑字韵四首 和郑邦达主簿五绝 挽张直讲圣行二首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七郤八手 伐善攘羭 甘字旁的字 人非木石 军不厌诈 满而不溢 涌湍 主辱臣死 心字底的字 酉字旁的字 病竞 老人斑 包含猛的成语 塽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