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1:05
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水塘里水满得溢出来,稻谷也丰盈饱满,蔬菜和水果随处可见,收成非常丰富。在这个神秘的林间,随处可听到箫声和鼓声,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歌元丰五首》中的这一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值农业丰收的季节。王安石作为当时的改革者,关注民生,提倡农业发展,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整体上呈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丰收图景,王安石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开篇就用“水满陂塘,谷满篝”描绘了自然的富饶,水满的池塘象征着充盈的生命力,稻谷的丰收则直接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接着,诗人用“漫移蔬果亦多收”展现了丰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给人一种满眼皆是的富饶感。
“神林处处传箫鼓”这一句让人感受到庆祝丰收的欢乐场景,箫鼓声声让人心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中。最后一句“共赛元丰第二秋”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在丰收的季节中团聚庆祝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的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在丰收时节的欢乐与团聚。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寓意着喜悦、希望与和谐。
诗中提到的“水满陂塘”是指什么?
A. 池塘里水满了
B. 田地干旱
C. 河流泛滥
“漫移蔬果亦多收”中的“蔬果”指的是什么?
A. 只指水果
B. 蔬菜和水果
C. 只指蔬菜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丰收的喜悦
C. 对自然的恐惧
王安石的《歌元丰五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着对自然和丰收的赞美,但王安石的诗更加强调了人们在丰收时节的欢庆和团聚,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