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6:28
喜迁莺
作者:王特起 〔金朝〕
登山临水。正桂岭瘴开,苹洲风起。
玄鹤高翔,苍鹰远击,白鹭欲飞还止。
江上层波似练,沙际行人如蚁。
目断处,见遥峰簇翠,残霞浮绮。
千里。关塞远,雁阵不来,犹把阑干倚。
数叠悲笳,一行征旆,城郭几番成毁。
白塔前朝陵寝,青嶂故都营垒。
念往事,但寒烟满目,愁蝉盈耳。
作者登上山顶,俯瞰水边的景象。正值桂岭的瘴气散去,苹洲的风也开始吹起。
高飞的玄鹤、远击的苍鹰,白鹭在空中欲飞却又停下。
江面上的波浪像绸缎一样层层叠叠,沙滩上的行人如同蚂蚁般渺小。
在视线尽头,远处的山峰层叠如翠,残霞漂浮如绮丽的织物。
千里之外,关口遥远,雁阵不再飞来,我仍倚着栏杆眺望。
悲笳声声,一行征旗,城郭几度兴衰。
白塔前是往日的陵寝,青山环绕着故都的营垒。
回忆往事,眼前只见寒烟缭绕,耳中充满愁苦的蝉鸣。
作者介绍:王特起,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常展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怀念,反映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感慨。
《喜迁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同时又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开篇即设定了一个优雅的自然场景,桂岭的瘴气消散,苹洲的风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诗中通过对高翔的玄鹤、远击的苍鹰,以及欲飞而又止的白鹭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由与束缚的矛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江上的波浪与沙滩行人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随着视线的延伸,诗人看见远处的山峰与残霞,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诗人对历史的沉重感叹,白塔前的陵寝与青山的营垒,皆是时光流逝的见证,愁苦的蝉鸣更是对往事的无尽追忆。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登山临水。正桂岭瘴开,苹洲风起。
描绘了诗人登山与临水的景象,桂岭的瘴气散去,环境变得宜人。
玄鹤高翔,苍鹰远击,白鹭欲飞还止。
描写三种鸟类,表现自然的生机与自由,同时暗含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江上层波似练,沙际行人如蚁。
江水波涛起伏,行人渺小,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渺小。
目断处,见遥峰簇翠,残霞浮绮。
远方的山峰与残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希望与追忆。
千里。关塞远,雁阵不来,犹把阑干倚。
描述诗人站在阑杆旁,思念远方,感受到孤独与失落。
数叠悲笳,一行征旆,城郭几番成毁。
悲笳声与征旗的描写,暗示历史的变迁与不变的忧愁。
白塔前朝陵寝,青嶂故都营垒。
反映历史的积淀,白塔与青山象征着往昔的辉煌与现在的遗憾。
念往事,但寒烟满目,愁蝉盈耳。
结尾处,诗人感叹往事,寒烟与蝉鸣交织成了一种哀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力量
D) 繁荣
诗中“江上层波似练”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渺小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