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47
金城北楼
作者: 高适 〔唐代〕
北楼西望满晴空,
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在北楼向西望去,晴空万里无云,
积水与连绵的山峦交融,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急促的湍流声如同利箭般刺耳,
城头的残月如同一弓半月,隐隐可见。
我已羡慕垂钓的老者,
心中却仍惦记着边塞的老翁。
我想问问边境的事情,
至今羌笛的哀怨声依旧无穷无尽。
高适(701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生于盛唐,曾多次出征边疆,作品常反映边塞生活和战士的情感。
《金城北楼》写于高适晚年,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边疆情绪的交融,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金城北楼》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色与人情的诗作,具有典型的高适风格。首先,诗的开头以“北楼西望满晴空”引入,展现了辽阔的天空和清澈的景色,给人以开阔的感觉。接着“积水连山胜画中”,将自然景色与画作相提并论,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美的向往。
“湍上急流声若箭”,此句用声音表现动感,形象地描绘出急流的急促与力量,比喻如箭般的速度,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动感。紧接着“城头残月势如弓”则将静谧的夜景与战斗的意象结合,残月如同拉满的弓,暗示着战斗的紧张和不安。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垂竿已羡磻溪老”,表达了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同时“犹思塞上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牵挂,表现出对士人生活的怀念。
最后一句“至今羌笛怨无穷”将全诗推向高潮,羌笛的哀怨声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边疆生活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与历史的深刻怀念,情感基调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中“湍上急流声若箭”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湍流的声音非常轻柔
B. 湍流的声音快速且尖锐
C. 湍流的声音如同乐曲
D. 湍流的声音难以听见
“垂竿已羡磻溪老”的意思是:
A. 我羡慕在溪边钓鱼的老人
B. 我讨厌在溪边钓鱼的老人
C. 我想要去溪边钓鱼
D. 我曾经是溪边的老人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象征:
A. 快乐
B. 战争
C. 忧伤
D. 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