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涧即事示卢陟

《西涧即事示卢陟》

时间: 2025-04-27 18:13:46

诗句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46

原文展示:

西涧即事示卢陟
作者: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早晨起床,推开门面对清澈的溪水,心中一片宁静。空旷的树林中细雨纷纷落下,水面上泛起了波纹。整日无其它的事务,山中传来伐木的声音。知晓朋友们在城市中喧闹已久,暂时可以抛却世俗的烦恼。


注释:

  • 寝扉:寝室的门。
  • 碧涧:清澈的溪水。
  • :形容心情平静、淡泊。
  • 空林:空旷的树林。
  • 细雨:小雨,轻柔的雨。
  • 圆文:水面上因雨滴落而产生的波纹。
  • 永日:整天。
  • 馀事:其他的事情。
  • 尘喧:尘世的喧闹。
  • 烦缨:烦恼和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于山中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西涧即事示卢陟》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沉的哲理引人深思。诗的开头“寝扉临碧涧”以极其简单的描写带出宁静的山水环境,给人以一种幽静的感觉。晨起之后,诗人推开门,立刻与自然相连,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描绘了雨水轻柔地落在树林中,水面泛起涟漪,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接下来的“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则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身处山中,远离世俗的烦恼,享受着宁静的生活,然而山中偶尔传来的伐木声又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忙与喧嚣。

最后两句“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则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思考与感慨。他关心朋友的生活状态,意识到世俗生活的烦恼与束缚,因而选择在此刻暂时放下这些烦恼,享受眼前的宁静与自在。整首诗在意象上以自然景色为主,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寝扉临碧涧:诗人早晨在寝室推开门,看到清澈的溪水,表现了自然的亲近。
  2. 晨起澹忘情:早晨醒来,心情平静,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3. 空林细雨至:空旷的树林中,细雨悄然降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圆文遍水生:细雨落下,水面上泛起的波纹,描绘了水的生动与灵动。
  5. 永日无馀事:整天没有其他事务,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6. 山中伐木声:山中偶尔传来的伐木声,形成了与自然宁静的对比。
  7. 知子尘喧久:知道朋友们在尘世中喧嚣已久,表达了对外界的关心与思考。
  8. 暂可散烦缨:在此时此刻,诗人选择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享受自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波纹比作“圆文”,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的降落如同轻柔的抚慰,给人以温柔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平和与自在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碧涧:象征清澈、宁静。
  2. 细雨:象征柔和、温暖。
  3. 空林:象征孤独与宁静。
  4. 伐木声:象征世俗的繁忙与干扰。
  5. 烦缨:象征对世俗生活的束缚与困扰。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中的自然景色,也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推开门后看到的是什么? A. 碧涧
    B. 高山
    C. 花园

  2. 诗中提到的“细雨”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A. 凉爽
    B. 温柔
    C. 凶猛

  3. 诗人对朋友的关心是基于什么? A. 朋友的快乐
    B. 朋友的烦恼
    C. 朋友的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西涧即事示卢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内心的和谐。韦应物更加注重于静谧的山水生活,表达对世俗的逃避;而王维则在山水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通过景物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涵盖唐代诗人的代表作。
  • 《诗词鉴赏入门》:对古诗词的分析与理解。
  • 《韦应物研究》:关于韦应物生平及诗歌的专著。

相关查询

太常乐 其三 送神理安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 其三十 皇帝御楼毕奏隆安之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 其十六 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太常乐章三十首 其二 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和集贤李学士千字诗 郑工部陜西随军转运 次韵和致仕李殿丞寅见寄之什因以纪赠 樱桃 分得朝野多欢娱 庭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呼鹰走狗 务本力穑 工字旁的字 莘莘学子 龙首豕足 磨穿铁砚 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瞎子摸鱼 钳口结舌 提土旁的字 包含吻的词语有哪些 龙多乃旱 醉太师 虫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三握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