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07
游栖嵓寺三首 其二
王恽 〔元代〕
一径萦纡入杳冥,
望川亭迥夕阳明。
欲知眼界宽多少,
放出秦川似掌平。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通向深邃的山林,
在高高的望川亭上,夕阳的光辉格外明亮。
想知道眼界开阔到什么程度,
不妨把秦川的景色放在手掌上来比较。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诗作于王恽游访栖嵓寺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环境中对人生和视野的深刻感悟。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境界的感悟。开篇以“一径萦纡入杳冥”点明了环境的幽静和道路的曲折,这不仅展示了外部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复杂与不易。接着,“望川亭迥夕阳明”则通过夕阳的明亮,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阐述眼界的宽广与否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暗示只有放开局限,才能真正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广阔。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感怀,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王恽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追求宽广视野、开阔心境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描写的小路是什么样的?
A. 直线
B. 蜿蜒曲折
C. 宽阔
“望川亭”的作用是什么?
A. 休息
B. 远眺
C. 玩耍
诗人希望通过比较哪种景象来理解眼界的宽广?
A. 自然景色
B. 秦川
C. 河流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王恽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瞬间的自然美和豪放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