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栖嵓寺三首 其二

《游栖嵓寺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2:06:07

诗句

一径萦纡入杳冥,望川亭迥夕阳明。

欲知眼界宽多少,放出秦川似掌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07

原文展示:

游栖嵓寺三首 其二
王恽 〔元代〕
一径萦纡入杳冥,
望川亭迥夕阳明。
欲知眼界宽多少,
放出秦川似掌平。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通向深邃的山林,
在高高的望川亭上,夕阳的光辉格外明亮。
想知道眼界开阔到什么程度,
不妨把秦川的景色放在手掌上来比较。

注释:

  • 萦纡:形容道路曲折。
  • 杳冥:形容深邃幽暗、看不见尽头。
  • 望川亭:指一座可以远眺河流的亭子。
  • 夕阳明:夕阳下的景色明亮。
  • 眼界:视野、见识。
  • 秦川:指陕西一带的川地,象征广大开阔的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王恽游访栖嵓寺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环境中对人生和视野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境界的感悟。开篇以“一径萦纡入杳冥”点明了环境的幽静和道路的曲折,这不仅展示了外部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复杂与不易。接着,“望川亭迥夕阳明”则通过夕阳的明亮,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阐述眼界的宽广与否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暗示只有放开局限,才能真正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广阔。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感怀,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王恽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径萦纡入杳冥:一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幽深的山林,暗示着探索未知的旅程。
  2. 望川亭迥夕阳明:在高高的亭子上俯瞰,夕阳洒下明亮的光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 欲知眼界宽多少:想要知道自己的视野有多开阔,表达出对知识与视野的渴望。
  4. 放出秦川似掌平:将秦川的广阔景象比作手掌的平坦,意在强调视野的开阔与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秦川比作手掌,形象地表达了广阔的视野。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追求宽广视野、开阔心境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小径:象征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深邃。
  • 望川亭:象征高处的见识和远望的视野。
  • 夕阳:象征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 秦川:象征辽阔的自然与人生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小路是什么样的?
    A. 直线
    B. 蜿蜒曲折
    C. 宽阔

  2. “望川亭”的作用是什么?
    A. 休息
    B. 远眺
    C. 玩耍

  3. 诗人希望通过比较哪种景象来理解眼界的宽广?
    A. 自然景色
    B. 秦川
    C. 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王恽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瞬间的自然美和豪放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探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西湖吊古 满江红九首 其五 满江红 满江红 城南看菊,寄纤月阁 满江红 其十二 飞涛祠部辞疾不至柬以讯之 满江红 己巳冬游鼋头渚,登陶朱阁,望太湖,依白石 满江红 题溧水任秀才垲殉难略后 满江红 渡扬子 满江红·甲戌三月,与澄宇同游小姑山。冒雨而行,舟泊绝壁下 满江红 别兰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盛阀 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敌众我寡 秃宝盖的字 止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良史 官仓老鼠 血字旁的字 文以载道 箸论 云泥分隔 顾后瞻前 委黍 举开头的成语 说得轻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