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高望洛城作

《登高望洛城作》

时间: 2025-05-05 15:43:05

诗句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

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5

原文展示: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
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台的壮丽景象,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周围的土地。雄伟的都城犹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众多国家的尊敬之上。山川河流如云雨般涌现,土地的法则在此酌量天地的变化。南方的贡船可以通行,城市的背后是北邙山的原野。皇宫夹在清洛河之间,丹霞山捧着朝阳。葱郁的瑶台和庭阁宛如仙境,双阙门口显得窈窕而美丽。十年的战争造成了难以构筑的屯垦,兵戈如云般弥漫。肥沃的土地上满是荒草,而每户人家都在毁坏自己的围墙。圣主朝东而视,任用贤才来拯救百姓。安居乐业的气象渐渐恢复,太府的恩泽普遍而深远。损失的必有收益,寒冷的地方总能孕育温暖。四城开放,市井开始热闹。我坐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混乱,心中常常怀念经济之道。我的一生虽然未能有所成就,心中难免感到无奈。天高水远,日落时分城郭渐渐昏暗。徘徊在这个境地,我只能用文字来抒发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注释:

  • 高台:高耸的建筑物。
  • 遐瞩:远望,远眺。
  • 雄都:指的是都城,形容其雄伟。
  • 河岳:河流和山岳,象征自然景观。
  • 土圭:古代测量土地的工具,代表土地的法则。
  • 膏腴:指肥沃的土地。
  • 圣主:指明君或贤明的统治者。
  • 经济言:指对国家经济的思考和言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心,以及个人的忧虑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经济繁荣,但社会上也存在着战乱与民生困苦的矛盾。诗人站在高处,审视周围的景象与社会现状,发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高望洛城作》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韦应物通过高台的视角,描绘了洛城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展现了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观,表达出诗人对政治、经济和民生的关心。通过“高台造云端”的描绘,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地理位置,更是在表达一种远见卓识的境界。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洛城的地理及其雄伟的景象,以“雄都定鼎地”开头,表现出对国家的自豪感;而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现实的思考,提及“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暗示了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困苦。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更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吾生自不达”一句,流露出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得当,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对人世间疾苦的关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台造云端:高台直入云端,寓意登高望远。
  2. 遐瞩周四垠:远远地眺望四周的边际。
  3. 雄都定鼎地:雄伟的都城犹如一座稳固的鼎。
  4. 势据万国尊:在各国中处于尊贵地位。
  5. 河岳出云雨:河流与山岳如同云雨般壮丽。
  6. 土圭酌乾坤:土地的法则在此权衡天地的变化。
  7. 舟通南越贡:南方的贡品通过水路畅通无阻。
  8. 城背北邙原:城市的背后是北邙山的原野。
  9. 帝宅夹清洛:皇宫夹在清洛河两侧。
  10. 丹霞捧朝暾:丹霞山托起晨曦的阳光。
  11. 葱茏瑶台榭:绿意盎然的瑶台和亭阁。
  12. 窈窕双阙门:双阙门口显得美丽而秀雅。
  13. 十载构屯难:十年战争造成屯垦困难。
  14. 兵戈若云屯:战争如云般弥漫。
  15. 膏腴满榛芜:肥沃的土地上满是荒草。
  16. 比屋空毁垣:家家户户都在毁坏围墙。
  17. 圣主乃东眷:圣明的君主向东眺望。
  18. 俾贤拯元元:任用贤才来拯救百姓。
  19. 熙熙居守化: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20. 泛泛太府恩:太府的恩泽普遍流传。
  21. 至损当受益:损失的地方必有收益。
  22. 苦寒必生温:寒冷的地方总能孕育温暖。
  23. 平明四城开:四城开放,景象明朗。
  24. 稍见市井喧:市井逐渐热闹起来。
  25. 坐感理乱迹:坐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混乱。
  26. 永怀经济言:常常怀念经济之道。
  27. 吾生自不达:我一生未能有所成就。
  28. 空鸟何翩翻:心中无奈,似空中飞鸟。
  29. 天高水流远:天空高远,河水流淌悠长。
  30. 日晏城郭昏:日落时分,城市渐渐昏暗。
  31. 裴回讫旦夕:徘徊在这个地方,日夜交替。
  32. 聊用写忧烦:只好用文字来抒发心中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都城比作“雄都”,展现其气势。
  • 对仗:如“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结构工整。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韦应物对国家的关心,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思考。通过观察社会现状,诗人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远见与理想。
  • 云端:代表着理想与希望。
  • 雄都:象征国家的强盛与尊贵。
  • 河岳:代表自然的壮美与伟大。
  • 清洛:象征着政治清明的理想状态。
  • 双阙: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高台造云端”是为了:

    • A. 描述诗人的居住环境
    • B. 表达诗人对国家的骄傲
    • C. 反映诗人对战争的恐惧
  2. “十载构屯难”主要表达了:

    • A. 战争带来的困苦
    • B. 建设的成功
    • C. 诗人的个人感受
  3. 诗人对“圣主”的态度是:

    • A. 批评
    • B. 崇敬
    •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加沉重,体现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感受。
  • 王之涣《登鹳雀楼》: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对自然的赞美,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韦应物的忧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韦应物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河上望永乐历历然感咏 过岭祠 寄黄经公 寄向书友 望华山 忆栖岩寺 东方曼倩 宿湖口 读傅公他诗感书其后 明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游旅 追魂夺魄 沪书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色字旁的字 觅死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野结尾的成语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遣兴陶情 包含纵的成语 通稿 亅字旁的字 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不根持论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燕岱之石 老老少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