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5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
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台的壮丽景象,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周围的土地。雄伟的都城犹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众多国家的尊敬之上。山川河流如云雨般涌现,土地的法则在此酌量天地的变化。南方的贡船可以通行,城市的背后是北邙山的原野。皇宫夹在清洛河之间,丹霞山捧着朝阳。葱郁的瑶台和庭阁宛如仙境,双阙门口显得窈窕而美丽。十年的战争造成了难以构筑的屯垦,兵戈如云般弥漫。肥沃的土地上满是荒草,而每户人家都在毁坏自己的围墙。圣主朝东而视,任用贤才来拯救百姓。安居乐业的气象渐渐恢复,太府的恩泽普遍而深远。损失的必有收益,寒冷的地方总能孕育温暖。四城开放,市井开始热闹。我坐在这里感受到社会的混乱,心中常常怀念经济之道。我的一生虽然未能有所成就,心中难免感到无奈。天高水远,日落时分城郭渐渐昏暗。徘徊在这个境地,我只能用文字来抒发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心,以及个人的忧虑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经济繁荣,但社会上也存在着战乱与民生困苦的矛盾。诗人站在高处,审视周围的景象与社会现状,发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登高望洛城作》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韦应物通过高台的视角,描绘了洛城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中展现了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观,表达出诗人对政治、经济和民生的关心。通过“高台造云端”的描绘,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地理位置,更是在表达一种远见卓识的境界。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洛城的地理及其雄伟的景象,以“雄都定鼎地”开头,表现出对国家的自豪感;而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对现实的思考,提及“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暗示了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困苦。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更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吾生自不达”一句,流露出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得当,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对人世间疾苦的关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韦应物对国家的关心,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思考。通过观察社会现状,诗人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高台造云端”是为了:
“十载构屯难”主要表达了:
诗人对“圣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