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行尸走骨贪名利

《采桑子·行尸走骨贪名利》

时间: 2025-04-30 18:39:59

诗句

行尸走骨贪名利,分定刚图。

不念身躯。

皮与骷髅作殡居。

劝人割断攀援索,跳出红炉。

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59

原文展示:

行尸走骨贪名利,分定刚图。不念身躯。皮与骷髅作殡居。劝人割断攀援索,跳出红炉。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

白话文翻译:

行尸走骨只顾贪求名利,分明是刚愎自用的图谋。忘却了自己的身躯,只剩下外表和骷髅的空壳做殡葬。劝人们要断绝那攀附的索带,跳出如同红炉般的炽热世俗。整顿元初之际,有个山侗人全力支持。

注释:

  • 行尸走骨:比喻没有灵魂、只顾表象的人。
  • 贪名利:追求名声和利益。
  • 身躯:身体,指人的肉体。
  • 皮与骷髅:指只剩下外表和骨架,形象地描述人的空虚。
  • 殡居:指殡葬的地方,象征死亡。
  • 攀援索:比喻依附他人的关系。
  • 红炉:比喻热烈的世俗生活。
  • 山侗:山侗人,指某个特定的群体或地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初期,兼任道士,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世事的思考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名利之风盛行。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并劝诫人们要警惕名利的诱惑。

诗歌鉴赏:

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精神空虚与身体的无力。开头的“行尸走骨”一词,生动地描绘出那些只顾贪求名利的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缺乏灵魂,毫无生气。紧接着,诗人用“分定刚图”来批评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皮与骷髅作殡居”则通过极具冲击力的意象,揭示了贪婪的后果:即便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如同空壳,令人感到无比凄凉。接下来的劝诫性质的语句,发人深省,提醒人们要割断对名利的依附,追求更高尚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在节奏上紧凑而富有变化,情感上则在厌世与劝导之间游走,使人既感到无奈又激发出反思的力量。通过对名利的批判,诗人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更加真实而有意义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尸走骨贪名利:描述追求名利之人无生气,像行尸走肉。
  2. 分定刚图:批评这种行为的自私与固执。
  3. 不念身躯:忽略自身的真实需求与存在。
  4. 皮与骷髅作殡居:外表与内心的极大失衡。
  5. 劝人割断攀援索:劝诫人们要断绝对他人的依赖。
  6. 跳出红炉:跳出世俗的热烈与纷扰。
  7. 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提及某个具体的人物,暗示改革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追名逐利比作行尸走骨,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夸张:通过“皮与骷髅”表现出名利追逐后的空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世俗对名利的追求,倡导人们要回归真实的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尸走骨:象征对生命本质的忽视。
  • 红炉:象征世俗生活的炽热与诱惑。
  • 山侗:代表某个特定群体的希望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行尸走骨”所指代的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的人
    • B. 诗人自己
    • C. 自然界的生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跳出___”象征着要脱离世俗的纷扰。

  3. 判断题:诗中“劝人割断攀援索”强调了对他人的依赖是积极的。(对/错)

答案:

  1. A
  2. 红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马钰李白的作品都关注人生哲理,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而马钰则对世俗的批判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赏析与鉴赏》
  • 《马钰诗歌集》

相关查询

日本双刀歌为子存叔赋 兵船行 杂感三首 其三 杂感三首 其二 杂感三首 其一 黄州杜于皇兵阻客娄赋此慰之 久客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 二月芳草碧寄吴中故人 读党籍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诡谲无行 血字旁的字 千峰百嶂 不可以道里计 额外之人 鹰挚狼食 驺牙 两脚居间 邮轮 神寳君 黍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起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